愛國愛港商人、長和主席李嘉誠,昨日在業績發表會上宣布退任主席,並由其長子李澤鉅接任。這一決定意味着這位有着「超人」之稱的成功企業家的正式退休,也意味着一個激勵許多港人奮發圖強的傳說開始徐徐落幕。消息傳出後,香港社會一片不捨之情。實際上,儘管近年出現不少針對甚至是抹黑李嘉誠的言論,但自始至終他都被港人視作是「成功」的代名詞,也是香港精神的體現。白手興家,創立華人企業的標桿,叱吒世界商界;致力慈善,捐資逾二百億元,惠及兩岸三地千萬家。更難得的是,長期以來,他堅持愛國愛港愛鄉立場,為國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為香港順利回歸祖國和保持繁榮穩定、為家鄉經濟社會發展和教育文化事業進步,辦了許多實事好事大事,對國家、對香港作出了傑出貢獻。這是一位永遠帶着微笑的「首富」,也是一位心繫家國的「世界級」商界領袖,更是一位致力推動香港向前發展的「時代先鋒」。李嘉誠雖然退休,但他的傳奇故事依舊為人所學習和模仿。
儘管早有傳聞他要退休,但昨日李嘉誠親口宣布這一決定時,仍然出乎許多人的意料。香港社會「習慣」了他的笑容,「習慣」了他在投資領域的長袖善舞,也「習慣」了聆聽他每次記者會上智慧的金句。當然,年屆九十的李嘉誠不可能永遠做下去,從昨日退休消息傳出後社會各界的反應,足以說明李嘉誠作為正面形象在市民心中的位置,足以反映普羅大眾對他的公允評價。
白手興家 成功典範
李嘉誠一直為人所稱道的,是他白手起家的傳奇故事。從早年喪父的貧困,到自強不息的態度,再到虛心學習的經營之道,造就了他「超人」的稱號。創業至今六十多年,雖歷經多次經濟危機,但他下屬的公司沒有一年錄得過虧損;自從1999年被福布斯評為全球華人首富以來,更是在近二十年間不管風雲如何變幻始終穩居這一寶座。他的成功絕非偶然,而是建基於精準的投資眼光,以及超前的認識。一個被廣為傳播的故事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而在這之前李嘉誠已經準確預見,並早已做好了準備,等到危機來臨時,集團不但安然無恙,還從中獲得了擴張的機會。為什麼他可以做到,別人做不到?因為這是李嘉誠!
曾有不少人說,他讓人敬佩的不是他在香港的成功,而是他在世界的成功。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成功商人很多,但一旦走上國際化道路,許多人就因不適應而鎩羽而歸。但他下屬的長和集團,業務遍及世界各地,而所有業務都相當穩健,沒有出現任何經營不善或投資失敗的例子。昨日公布的長和業績,更是一如既往地亮麗。難能可貴的是,雖坐擁千億身家,但李嘉誠簡樸名揚四海。他鼻樑上的黑框眼鏡,從1972年長江實業上市記者會開始,就再也沒有變過;手上戴的,也總是同一塊手表。正如他辦公室桌上他自己寫的一段話:「求百事之榮,不如免一事之辱;邀千人之歡,不如釋一人之怨。」這種為人處世態度和作風,正是李嘉誠令人佩服之處。
愛國愛港 堪為表率
當然,李嘉誠的巨大成功,在於他抓住了發展機會。但相較於許多同時代的商人巨賈,李嘉誠為人所敬佩之處更在於他堅定的愛國愛港立場。從早年中英談判支持回歸祖國,到全力支持香港的平穩過渡,再到支持歷屆行政長官依法施政。市民記得,在一些關鍵時期,李嘉誠都發表了立場清晰的言論。
2014年香港面對「佔中」亂港之時,他明確表達反對「佔領中環」,支持特區政府依法處理;去年特首選舉之前的關鍵時期,他亦清楚指出:「(新特首)民望緊要,和中央合作得好亦好緊要。比較樂觀的看法,就如我們的神話『女媧補天』,香港不能夠再返回過去五年的時候,希望有新局面。」
在李嘉誠舉行記者會的同時,首都北京正在舉行全國「兩會」,並將於今日選出新一屆國家主席。李嘉誠昨日在回應記者問題時表示,自己喜歡看歷史,以了解國家政經形勢,看到在政治上很多國家的矛盾都要國家足夠強大才能夠處理,因此:「如果我有票,讓習主席連任,一定會投票給他。」而在談及「一地兩檢」問題時,他亦說,將來廣深港高鐵繼續發展,有機會從香港坐高鐵去到歐洲:「咁着數嘅嘢,所以絕對、絕對『一地兩檢』係啱嘅事。」他又稱自己將來「一定會坐高鐵」。2010年,在深圳建市三十周年慶祝大會時,李嘉誠作為唯一一名港人代表在大會上發表演講,語帶深情地表達了對國家發展成就的感情,令人動容。這些都足以反映他的家國情懷。雖然近年出現對他「撤資」的指責,但李嘉誠都能以事實作出有力的反駁,他的愛國愛港立場不容置疑。
致力慈善 惠及萬家
商人以營利為目的,無可厚非,但李嘉誠卻能將主要精力放在慈善事業。他將1980年成立的「李嘉誠基金會」視作自己的「第三個兒子」,並將自己三分之一的資產注入。至今的38年裏,總共捐款逾200億港元,其中超過八成用於支持大中華地區項目。1981年他創辦中國唯一私人資助的公立大學─汕頭大學,至今支持款額逾100億港元,同時是推動中國高校教育改革的平台。他對慈善事業的專注,完全是為了能真正幫到有需要的人。
2013年,李嘉誠專程前往西安大石頭村與村民座談,幾乎每個人發言時都要稱讚一番李嘉誠的善舉,對他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而每一次李都雙手抱拳站起來,然後彎腰,連聲說「謝謝」。這是這位慈善家的真實善心和愛心。
不僅僅在於一個又一個慈善項目,李嘉誠過去多年極力推動香港的發展進步,名下的私人基金會也投入大量資金以作支持。他認為,香港步入經濟轉型,傳統工業式微,服務業和金融業取而代之,專業機會不足便影響上流機制,基層勞動力需求大又未能滿足,供求失衡,貧富懸殊特別明顯。而香港在創新科技的投資和發展方面,一定要急起直追。因為科技主導未來,高質素和創新的工業尚有發展空間。
而針對當前的一些社會矛盾,他曾說:「香港是我的家,一直是個和融社會;我希望大家知道香港人包容、熱心,有正義感,對國家富有感情……我們不要因社會一些表面現象,扭曲港人對民族認同的心;我相信,認真溝通和包容,可化解矛盾。」他的呼籲,儘管未能打動每一個港人,但卻是實實在在影響了一大批人。
李嘉誠在昨天的記者會上,仍然帶着他的招牌笑容,年屆九十卻巨細無遺地回應記者提問,論精力、論見地、論態度,商界裏都堪稱少人能及。而向來以批判著稱的香港傳媒記者,昨日亦個個希望與李嘉誠合影,這再次反映了「超人」的魅力和親和力。
李嘉誠辦公室裏掛着清代儒將左宗棠一句詩:「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尋平處住,向寬處行。」李嘉誠雖然退休了,但他的故事依然激勵着無數港人,他的眼光視野、他的慈善大愛、他的家國情懷,永遠是學習的楷模!
本文作者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