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中國水電新跨越‧電站篇/雅江水電工程可滿足逾3億人用電 鑿山掘隧引水 建5座梯級電站

時間:2025-07-22 05:02:25來源:大公报

  圖:鑿山掘隧引水解構圖

  編者按:

  從一窮二白到世界引領,中國水電走過壯闊征程。在劉家峽、葛洲壩等工程中艱難起步,埋首攻關技術,夯實基礎。三峽工程橫空出世,實現70萬千瓦級機組國產化,標誌着中國水電邁入並跑世界前沿里程碑。依託白鶴灘、烏東德等超級工程,中國水電穩居領跑地位:百萬千瓦水電機組登頂技術「珠峰」,智能建造、生態開發、特高壓輸電技術全球領先,全產業鏈自主可控。

  如今,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這個世紀工程的開工,意味着中國將以更澎湃清潔的「水」動力,為全球綠色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大公報》今起推出《中國水電新跨越》系列專題,以饗讀者。

  規模超3個三峽的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近日正式開工,工程位於西藏自治區林芝市,主要採取截彎取直、隧洞引水的開發方式,建設5座梯級電站,總投資約1.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可滿足逾3億人用電。

  關於截彎取直、隧洞引水的開發方式,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浩向《大公報》表示,優勢在於可直接利用的水更充分,效率會更高。另有專家表示,這一方案旨在最大限度減少地表擾動,保護高原生態環境。此外,項目採用了最嚴格的環境保護標準,確保下游國家的水資源利益不受影響,體現了中國作為上游國家的責任擔當。\大公報記者 江鑫嫻

  雅魯藏布江在中國境內全長2057公里,分上游、中游、下游三段,落差達到驚人的5435米,是全世界水流落差最大的大河。有消息顯示,這一「超級水電工程」的投資金額之巨、施工難度之高、耗時之久、影響之廣,都將創下歷史紀錄。

  截彎取直 發電效率最大化

  雅魯藏布江流域幹流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近8000萬千瓦,其下游大拐彎地區更是「世界水能富集之最」,在50公里直線距離內形成2000多米落差,匯集了近7000萬千瓦的技術可開發資源,規模相當於3個多三峽電站(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今次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項目預計裝機規模約6000萬千瓦(60吉瓦),每年可提供近3000億度的清潔、可再生、零碳電力,足以滿足逾3億人年度用電需求。

  高山峽谷地區,一般導流或輸水採用隧洞形式。業內人士表示,工程採用截彎取直、隧洞引水模式,具三大優勢。首先是生態友好,通過隧洞引水避開敏感河段,減少對魚類洄游和生物多樣性干擾。其次是發電效率最大化,截彎取直可縮短水流路徑,提升落差,增加發電潛力。第三就是地質適應性,西藏高原地質複雜,隧洞技術能規避滑坡、泥石流等風險,確保工程安全。同時,結合數字化、智能化調度系統,體現中國基建技術成熟度。

  鑿穿硬岩 高原盾構機上場

  另據內地媒體報道,面對高原複雜地質條件和惡劣施工環境,工程建設採用了多項全球領先的技術創新。全球首台高原型超硬岩盾構機將投入運行,克服高海拔、低氧環境下的施工難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實現大型構件的精準吊裝定位,精度達毫米級;智能溫控混凝土技術可防止大體積混凝土開裂,確保大壩質量;水下機器人檢測系統則用於高效完成水下工程檢測任務。

  科技部國家科技專家庫專家周迪表示,工程建設將帶動多個行業受益。首先是電力設備製造業,包括水輪發電機組、變壓器等需求將會激增;其次是工程建設行業,包括建築施工、工程機械等;最後是輸變電行業,需要建設大規模電力外送通道。此外,該工程還將帶動當地旅遊、交通、物流等配套產業發展,為西藏經濟注入新活力。

  造福「鄰居」 助下游防洪減災

  這同樣是一個造福「鄰居」的超級工程。中國駐印度使館臨時代辦王雷此前在印度媒體發文明確指出,雅江水電工程建成後,可以通過「雨季蓄洪、旱期放水」使得徑流在年內的分配更加均勻,幫助下游防洪減災。同時,中國對跨境河流開發全流程秉持負責任的態度,奉行開發利用與保護並舉的政策。雅江水電開發歷經數十年深入研究,充分考慮區域地質環境,開發方案已規避地質災害高風險區和流域重大地質災害鏈。工程建成後可以有效減少江水對河谷的急速深切剝蝕,使河流地貌演化逐漸趨於緩慢、穩定,最終會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此外,項目堅持生態優先原則,將按照中國行業最高標準,最大限度保留原始生態系統。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