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智能腳帶「唔驚BB唔知去咗邊」

時間:2018-03-13 03:15:21來源:大公網

  防止有人偷走或抱錯嬰兒,醫院有新辦法。有私家醫院率先採用本港研發的RFID嬰兒標籤技術,讓護士可實時掌握嬰兒的移動路線,若有人擅將嬰兒帶離樓層,甚至剪去嬰兒的腳帶,系統在0.2秒內便會發出警報。院方表示,新技術有助護士騰出人手教導母乳餵哺。研究機構透露,將加強研發功能,媽媽也可佩戴手環,與孩子腳環配對,預防有人抱錯嬰兒,預計今年下半年推出市場。/大公報記者 朱樂怡(文、圖)

  在荃灣港安醫院,產房樓層的走廊、產房都裝有RFID無線電系統,嬰兒移動時,智能腳帶與走廊及房間等發射系統,互相發出信號,從而顯示嬰兒位置。護士亦能在護士站的終端機,監察移動中的信號。一旦嬰兒出現在不該出現的電梯口或樓梯口等位置,系統便會發出警報。

  護士可騰出時間教哺乳

  港安醫院(荃灣)護士長冼嘉恩接受《大公報》記者訪問時表示,以往該院的防盜系統,類似圖書館的防盜系統,嬰兒若被不當地抱出房門便會響,但未能顯示嬰兒位置,護士則要不時目測點算嬰兒數目。新系統由護士站作中央監察,並會記錄嬰兒出現的位置,若有人剪斷或標籤掉落,系統在0.2秒內便會發出警報。

  冼嘉恩表示,使用新系統後,護士分配人手可更彈性,能騰出時間教導媽媽有關母乳餵哺等知識。孩子剛出生三個半月的鍾太表示,剛生產後,傷口疼痛,不能落地到母乳室餵奶,故每天要將嬰兒由嬰兒房推至她床邊幾次,這個系統令她安心,「唔使驚BB唔知推咗去邊。」

  未來擬推媽媽手環對接

  這款智能嬰兒腳帶由政府斥資成立的LSCM研發中心花兩年時間研發,斥資1100萬元,將現時盛行的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應用在嬰兒監察系統上。LSCM研發中心高級經理(技術開發)黎振偉表示,外國也有相關技術,但探測範圍要夠大,最少要500至1000平方米,否則「人多信號會亂」;而香港地少人多,故中心改良技術,產房細至50平方米,內有50至100名嬰兒,系統都能運作正常。

  黎振偉透露,中心已斥資200萬元,研究加強智能腳環的功能,未來設計是媽媽也佩戴智能手環,當孩子從嬰兒房被推到媽媽床前時,母嬰的手、腳環可自動連接,核對雙方身份,若抱錯嬰兒,媽媽手環會發出聲響提示,以防掉亂,料新技術可於今年下半年推出市場。

  公立醫院情況又如何?醫院管理局發言人回覆《大公報》記者查詢時稱,過往三年,公立醫院沒有嬰兒被強搶或被偷走的個案,只有一宗涉及媽媽在未知會病房護士前,擅自將幼童帶回家休息的個案。現時,公院的產後病房,嬰兒會被套上電子感應手帶或腳環,嬰兒一旦被人擅自帶走,病房的保安系統便發出警告聲響。至於有否考慮採用新的嬰兒防盜科技,局方則未有回覆。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