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港參與大灣區助突破發展瓶頸

時間:2018-03-10 03:15:17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記者文軒北京報道: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是今年全國兩會備受關注的焦點之一,多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表示,大灣區有助於香港突破發展瓶頸,解決香港土地和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是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積金局主席黃友嘉,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華廠商會永遠名譽會長施榮懷,以及全國政協委員、瑞德資本集團董事長魏明德昨日共同會見記者,講述香港參與大灣區建設的重要性。

  解決土地和勞動力不足

  「參與大灣區的發展,有助於香港突破發展瓶頸。」黃友嘉指出,香港有兩個問題,「一個是土地住房短缺,一個是勞動力不足」,而大灣區在這兩方面能為香港提供廣闊的空間,在人流、物流、資金流等方面進行完美融合。不過,他亦指出,由於香港無論在人口還是地域面積的規模都與內地不相對稱,故雙方不能對等開放。   黃友嘉說,港人過去對內地存在「傲慢」的心態,但現在是「我們需要大灣區,多於大灣區需要我們」,呼籲港人把握這一千載難逢的機遇。

  施榮懷認為,相較於「一帶一路」建設,大灣區在語言、文化、地理位置等方面都與香港更為貼近,更易讓港人參與,尤其是對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存在巨大商機。

  然而,他指出,過去在深港合作中,香港對前海的投資並不積極,導致成效未達預期,今次對大灣區不能再錯失良機,「我們不做,大灣區的其他城市也會做,我們不能再故步自封。」

  倡司長統領機構專職事宜

  施榮懷建議政府設立一個由司長統領的對外機構,專職大灣區的相關事宜,促進雙方的相互合作。

  魏明德則指出,香港的經濟發展不能只看本土,還要看區域經濟,如今大灣區人口數量佔全國人口不足5%,經濟總量卻佔全國的12%,擁有外國灣區所擁有的一切條件,年內香港高鐵開通後,更可結合港口、航空、陸路等各方面,在灣區內形成立體交通,進一步便利兩地往來。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