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黛西札記/當我們談論「大地藝術」\李 夢

時間:2025-09-25 05:02:10來源:大公报

  近來線上線下熱議的話題,是煙花設計師蔡國強與戶外運動品牌「始祖鳥」在喜馬拉雅山合作的《升龍》項目。上周五,在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江孜縣舉行了一場大型煙花燃放活動,以火藥爆破方式沿山脊點燃煙火,形成一條長逾三千米的「彩龍」。事件發生後旋即在線上線下引起一眾憤怒譴責和聲討:在生態環境脆弱的青藏高原地區,如此肆無忌憚地燃放煙火,怎可能不對當地的生態與瀕危動植物帶來影響?

  事後,始祖鳥公司和蔡國強本人均發表道歉聲明,辯稱煙火燃放使用可降解環保材料、排放量符合國家規定,但網友顯然並不買賬,更有專業人士質疑其審批過程漏洞,抨擊主創團隊的「炸山」行為傲慢且瘋狂。譴責洶湧而來,將事件中人推上輿情風口浪尖,也不斷提醒我們深思「藝術」與社會的關聯,以及藝術創作者的道德倫理邊界。

  有人說蔡國強此作或可被歸為「大地藝術」(Land Art)範疇,我卻覺得這是偷換概念、強詞奪理。大地藝術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誕生至今,從來都是以珍視自然而非破壞自然為要旨。真正的大地藝術家希望透過自己的創作將藝術從博物館和畫廊等傳統場域中帶離,引領受眾回歸自然、關注自然界草木山川,呈示藝術如何呼應大地、生態與時空流轉等命題,反思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從創作媒材上說,大地藝術家偏好用自然材料(如土、石、水等)創作,而非人造的畫布、油彩、塑料製品等,例如一九七○年羅伯特史密森在美國猶他州的淺灘上,用岩石和泥土築起了一條螺旋形防波堤;從呈現效果上說,大地藝術家並非追求短暫的、視覺上的快感,更注重將藝術作品置於綿長的、純粹自然的時空中,探看其變化甚至最終消失的過程。而且,大地藝術發展至中後期,創作者們愈發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其作品主旨漸漸從「改造自然」轉變為「保護自然」和「敬畏自然」。論及當下,若果一件所謂的藝術品以侵犯甚至毀壞自然環境的形式出現,那它絕不是「大地藝術」。

  今年是「兩山」理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提出二十周年,我國的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美麗中國的畫卷正徐徐鋪展。保護環境、珍愛自然是每一位民眾的責任所在,須臾不能懈怠。若有人以「追求藝術」為藉口而漠視之,更是決不能被容忍。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