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張俊勇冀為港青抓機遇展所長

時間:2018-02-12 03:15:17來源:大公網

  圖:張俊勇認為,在國家騰飛的過程中,年輕人應該感到雀躍,他希望新一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能夠為港人落實機遇,各展所長 大公報記者蔡文豪攝

  「我好有歷史責任,希望我現在做的工作,能夠引領年輕人走下去。」新當選第13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的張俊勇認為,在國家騰飛的過程中,年輕人應該感到雀躍,他希望新一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能夠為港人落實機遇,各展所長。張俊勇亦期望,在大灣區做到一些經濟制度改革,之後將成功的制度給予「一帶一路」或其他國家參考。/大公報記者 馮瀚林

  「我與普通人的思維方式不一樣,我不是專一做一件事,而是同一時間做很多事。這是互聯網分布式年代的思維,即是20多年前的我,已經是這樣。」1992年,張俊勇在美國碩士畢業,立即回流香港,「內地改革開放,很多地方遍布機遇,我急於回港,博士也不打算讀了。」多年後,他成為多間企業和投資公司創辦人。

  冀港區代表擔推動者角色

  張俊勇的參選宣傳單張提到,會協助青年更融入「一帶一路」和粵港灣大灣區。他認為,年輕人應該要改變心態,就是大灣區的生活模式將會愈來愈像香港,某程度上是更大的特區,大家的文化差異也較小,因為大灣區的居民都是看香港電視台、港產片長大。「市場不再是香港700萬人,而是灣區6700萬人。人口多了十倍,機遇自然多。」他說,除了打工之外,港青還可以到大灣區創業。張俊勇寄語年輕人不要害怕失敗。「我自己經常帶領青年到內地創業,但創業從來都是辛苦,甚至很多都失敗收場,最重要是有所經歷。」

  張俊勇認為,今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具有重要的歷史使命。他期望,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可以擔當推動者的角色,在國家憲法和基本法允許的情況下,「做一些制度的突破、制度的創新,而這些制度的創新和突破,可以在灣區做一些試驗,吸納和優化,同一時間變成了國際標準,之後輻射至『一帶一路』的地方。這個就是香港的歷史責任。」他舉例說,內地與香港一些不同的行業標準、遊戲規則,可以在大灣區融合,為經濟制度帶來突破;如果可行的話,就可以推廣至「一帶一路」國家。張俊勇又指,在處理訴訟、仲裁方面,香港也可以為世界訂立良好標準。

  此外,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亦會積極爭取便民措施,例如兩地結婚、住屋、安老、醫院制度等如何做到同化或接近,期望大灣區做到一個同城化的環境,到時致電內地不再是「長途電話」。「其實我們經過灣區裏的整合,再輻射到『一帶一路』的國家,讓大家享受到體制的優勢。這個制度優勢,需要年輕人創造出來,需要新生代去思考。」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