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林志光報道:新地(00016)近年多幅新界農地,均能成功獲准增加發展密度,最新很大機會過關的是元朗蠔洲路以北的一幅低密度地,可建密度及高度雖增七至八成,但規劃署仍認為屬低密度發展,與周邊影響無不協調情況,不反對有關申請,相信明日順利過關。
城規會明日審理申請
該幅土地位於南生圍與蠔洲路之間,原為漁塘,多年前已被填平,因貼近深灣的濕地保育區,故被大幅限制其發展密度,現規劃是住宅(丁類)用途,地積比率只0.2倍,高限為兩層或六米高。
不過,由於新地乘政府急欲增加住屋土地供應兼更主動提高部分土地發展密度的契機,過去幾年將持有不少新界地,向政府建議增加發展密度及高度,於2015年底向城規會申請將上述土地的密度增加70%,至地積比0.34倍,和高度三層,或11米高,即增83.3%。城規會在明日審理該申請。
落馬洲申建臨時購物中心
此地佔地約32.46萬方呎,增加密度及高度後,可興建一層高約4.5米的地庫停車場,和57幢三層高洋房,另有一幢一層高住客會所,和116個私家車位,可建樓面約10.93萬方呎,平均洋房面積近2000方呎。
此外,即將開業的新田落馬洲臨時邊境購物城,其對面一幅由太平協和主席汪世忠或有關人士持有的土地,之前亦併連部分政府地,申請建一個臨時邊境購物中心,內有11幢一至兩層高建築物,提供368個商舖,另有停車場等附屬設施,另有一幢高15.5米的鐘樓。
申請的土地面積約25.1萬方呎,所涉樓面約八萬多方呎,順利者最快可於2018年底開業。城規會安排本周五審理該申請,規劃署綜合各種意見,基於周邊交通網絡已超負荷及附近公眾停車場又不足夠等,故不支持該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