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財政盈餘首八月572億

時間:2018-01-08 03:15:09來源:大公網

  圖:陳茂波指出,政府制定預算案時,須在投資未來、增加經常性開支、提出短期紓緩措施之間,取得適當平衡\資料圖片

  現屆政府首份財政預算案將於下月28日出爐。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稱,受惠於物業和股票市場暢旺,本年度地價收入和印花稅收入超出預期,截至去年11月,本財政年度首八個月的綜合盈餘高達572億元,較原來全年盈餘預測的163億元,超出2.5倍。他預計,本年度的財政盈餘會相當高,並強調如何善用盈餘是「充滿挑戰的工作」,須在投資未來、增加經常性開支、提出短期紓緩措施之間,應取得適當平衡。\大公報記者 謝進亨

  陳茂波昨日發表網誌稱,正埋首編製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並理解每次財政預算案公布時,市民都關心能否受惠於各種紓緩措施,而社會則長期有聲音要求,政府不應只顧做一次性的「派糖」,而應該在增加及改善公共服務上作出更大及更長遠的財政承擔;商界則要求政府對中小企多作支援,並降低利得稅稅率。

  陳茂波認為,政府制定年度收入及開支時,須在投資未來、增加經常性開支、提出短期紓緩措施之間,須取得適當平衡,為整體社會的長遠需要而未雨綢繆,作出投資,並非只做一些可以獲得一時掌聲短期措施。

  增開支與紓困須平衡

  他以個人去年初首份財政預算案為例,去年運用1100多億元財政盈餘時,當中約70%,即780億元,預留作加強安老和殘疾人士的院舍和康復服務(300億元)、全港各區的體育和康樂設施(200億元)、創新及科技發展(100億元)及教育(180億元)等為未來投資的工作。至於寬減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利得稅、差餉,以至發放額外綜援等短期紓緩和還富於民的措施,合共涉及約328億元。

  增加經常性開支方面,陳茂波重申,雖然基本法有條文列明,公共財政須「量入為出」、「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及「與本地生產總值增長率相適應」,但條文並非每年開支的「緊箍咒」,而是存在一些彈性,最重要的是在一段時間內保持大體上財政平衡,避免出現結構性赤字的情況。

  續保留相當實力財儲

  陳茂波稱,以目前財政儲備實力,政府在考慮社會的需要,以及促進經濟持續發展所需的投資,能再着力一些。當中關鍵是須審慎行事,應使則使,應慳則慳,確保開支增長適度,並與整個社會的長遠承擔能力相稱。

  他又提醒,當經濟逆轉,政府收入可能會大減,但公共開支不但不可能減少,反而要採取逆周期措施增加開支,甚至要應付大鱷狙擊,因此政府亦必須保留相當實力的財政儲備。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