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九大之後的首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昨日在京閉幕。會議總結了今年的經濟工作,研究部署明年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習經濟思想」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會議認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五年來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理論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是黨和國家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必須長期堅持、不斷豐富發展。這標誌着此次會議是中國進入新時代、邁上新征程後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經濟會議。
當下,香港經濟同樣需要尋找新的發力點和動力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傳遞的諸多信息,給香港帶來許多利好消息。香港各界、尤其是工商界,應該認真學習領會會議精神,在盡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過程中,拓展香港經濟的發展空間。
「習經濟思想」將指導經濟變革
會議指出,五年來,我們在實踐中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那麼,什麼是新發展理念?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
會議總結過去五年在落實新發展理念時做到了「七個堅持」: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堅持適應我國經濟發展主要矛盾變化完善宏觀調控,堅持問題導向部署經濟發展新戰略,堅持正確工作策略和方法。
可以預言,以「習經濟思想」為指導,中國經濟未來將發生一場深刻變革。「五大理念」和「七個堅持」將體現在經濟領域的各個板塊、各個層次、各個環節。比如,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導向,內地今後在環保上的要求將愈來愈嚴格,稀缺資源將限制開發,高污染、高能耗企業將加速淘汰;再比如,以開放發展理念為導向,中國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無論是「走出去」還是「引進來」的力度將會更大、層次更深、範圍更廣;又比如,以共享發展理念為導向,中國內地將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一旦困擾百姓的醫療、教育、社會保障等難題得到徹底解決,老百姓的後顧之憂消除、生活質量明顯改善,消費熱情將大大提升,這將對消費市場形成巨大的拉動力。中國內地有13億多人,巨大的消費市場讓許多國家和地區眼熱。
「習經濟思想」不僅會給內地經濟帶來深遠影響,也將給香港經濟帶來深刻影響。直接的影響是,國家將會出台更多政策措施,促進香港與內地經濟融合;間接的影響是,內地的經濟變革將造就許多市場機遇,為香港和內地提供了合作機會。現在需看香港能不能發現機遇、抓住機遇、用好機遇。
高質量發展將拓展兩地合作空間
這次會議做出了一個重大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徵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會議還提出了一個明確要求: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必須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創建和完善制度環境,推動我國經濟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一個判斷,一個要求。看似針對內地經濟發展而言,實則對香港經濟也將產生深遠影響。這預示着,中國經濟將發生「三大轉變」: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
擁有完善的現代服務業體系,具有全球較高的現代服務業水平。這是香港經濟的最大優勢和亮點。今後,香港現代服務業的最重要的客戶是誰?顯然,以中國內地的經濟規模和經濟增長速度來分析,內地是香港最大的客戶。內地的「三大轉變」無疑會帶來新的市場需求,香港應該聚焦「三大轉變」來調整服務業的方向和重點,提升服務業的水平。比如: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意味着內地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增加,對創新的投入增大,對創新成果的交易需求增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將加大等等。香港能在諸如此類的領域做些什麼?再比如,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圍繞「質量」主題,需要制定一系列政策體系,香港能不能在這個方面為內地提供服務?又比如,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其涵蓋的領域更加廣泛,「長三角」歷來是內地製造業「高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更是要讓這一區域成為世界級創新中心,作為「超級聯絡人」的香港,將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怎樣發揮好自己的優勢和作用。上述問題都值得深入思考,啟示香港找到與內地合作的「共振點」,拓展合作空間。
穩中求進將使香港經濟更有底氣
這次會議強調了「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會議強調,「穩」和「進」是辯證統一的,要作為一個整體來把握,把握好工作節奏和力度。按照「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會議還對經濟工作中的一些具體工作「定調」。比如:「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不變」、「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中性」、「結構性政策要發揮更大作用,強化實體經濟吸引力和競爭力」等等。
中共十八大以來的五年來,內地經濟總體上是「穩中求進」。「穩」是主基調,中國經濟總體平穩「顏值高」。「進」是關鍵詞,經濟發展轉變方式「氣質好」。中國內地經濟年均增長7.1%,遠高於同期世界2.5%和發展中經濟體4%的平均增長水平。2017年中國經濟總量佔全球的比重達15%,比五年前提高3.5個百分點。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和穩定器。同時,中國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中國經濟「體格」愈來愈壯,「體形」愈來愈優,「體能」愈來愈充沛。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提出「穩中求進」的同時,沒有規劃明年的經濟增長指標,也沒有「經濟增長保持在合理空間」之類的表述。這表明,「穩中求進」更側重於「穩」。應該注意的是,這個「穩」不是停滯不前,而是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情,下一步將在創造公平的市場環境上下工夫、在創新驅動上下工夫、在防控系統性風險上下工夫。
會議傳遞的以上信息,同樣對香港經濟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比如,在營造公平的市場環境和創新驅動方面,內地可否借鑒「香港經驗」?在金融防控風險方面,香港能否提供「香港方案」?這些都是香港融入內地經濟的切入點,也是香港的市場機遇。值得我們認真梳理、逐條分析。
面對中國經濟的新時代、新形勢,香港如何定位和作為?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在公開宣講中共十九大報告時這樣指出:「香港應正確認識把握融入國家和自身發展的關係,『港事港辦』、『港式思維』和『內地方式』、『北京思維』的關係。」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傳遞的信息非常豐富,給香港啟示很多,只要做一個有心人,把握好其中關係,就能從中發現無限商機。香港應該不乏這樣的有心人!
本文作者為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港區上海市政協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