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四成思覺失調康復者 自我標籤損信心

時間:2017-12-20 03:15:24來源:大公網

  圖:思覺失調康復者Sushi(右)把自己的經歷匯集成書,取名《黐線》,鼓勵同路人/思覺基金供圖

  【大公報訊】記者湯淩琰報道:常有人將思覺失調與「黐線」畫等號。港大精神學系與思覺基金花三年追蹤調查136名15至25歲的思覺失調康復者,結果發現近四成康復者有中至高程度自我標籤,包括「我害怕別人知道我是思覺失調患者」、「思覺失調患者的身份對我來說是一種負累」等。打擊自信心及自我效能,情況令人憂慮。

  陳友凱續稱,不少患者有明顯病徵後三個月才獲治療,其間不少行為已為患者留下不好記憶,導致康復後仍有自我標籤,惟自我標籤會打擊自信,令康復者認為自我價值低,嚴重影響社交和工作,他促請社會正視問題。

  思覺失調康復者Sushi,中學時曾遭欺凌,19歲確診思覺失調,產生幻聽、妄想等症狀,嚴重影響自己的情緒,甚至無法繼續學業,退學後經藥物治療有所好轉,其間以兼職維持生計,但因精神狀況無法應付全日工作。Sushi亦回憶,曾經於見工時主動提及患有思覺失調,被僱主不斷追問患病細節,令自己十分尷尬,又形容不被聘請更顯難堪。

  過來人撰書 勉勵同路人

  經過治療後,Sushi開始接納自己,亦遇上體諒她的僱主,不會因為她請病假而不滿。她憶述老闆當時曾說:「每個同事都會有發燒感冒的時候,請病假覆診,之後回來上班便行。」她將自己的經歷寫入《黐線》,希望予同路人勇氣,並呼籲社會接納思覺失調者。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