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古人應援,成了文化新風潮,「花式掃墓」是表現之一。○○後在古人墓前獻上了腦洞大開的「祭品」。李白墓前擺放的是各種各樣的美酒,千金裘,五花馬,呼兒將出換美酒,斗酒詩百篇,後世粉絲獻酒之舉必然深得詩仙之心。「曹粉」在曹操墓前供上了布洛芬緩釋膠囊,要說這也夠暖的了,畢竟,曹丞相的頭疼病十分嚴重,吃幾顆布洛芬正好免除痛苦。但曹操與李白不同,他生性多疑,隔着兩千年送來的藥丸,我猜他是斷斷不敢下嚥的。沒準兒,他還會因為送藥粉絲揣測他的身體狀況而痛下殺手,楊修不就是前車之鑒嗎?
有人在網上問:「過幾天要去孫權墓了,該給他帶點什麼呀?」有網友建議是柑橘。按三國故事的說法,孫權曾給曹操送柑橘,但這似乎不能說明孫權喜歡柑橘,難道讓吳王做個過路財神,再把粉絲所送轉贈曹操嗎?如果單純投古人所好,那麼,去馬嵬坡不妨帶幾顆荔枝,讓楊貴妃重溫昔日豪富的生活;去漢中定軍山給諸葛丞相送一輛電動輪椅、一個手持電風扇,讓他出行更有派兒。而有些網友追求的是和古人心靈交流。於是,給李煜手寫了一封信,致敬他那至死不渝的浪漫;給霍去病送去了鮮花、奶茶,以盛世和平與繁華告慰「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壯舉。
歷史蘊藏着智慧,讀懂古人,有益於當下,這個道理很淺顯。然而,如果古人只是教科書、故紙堆裏的名字,那就很難對當下的人和生活產生什麼真正的影響。花式掃墓,不論是和古人開個小玩笑還是真心傾訴人生理想,都是年輕一代創造的走進歷史、走近古人的新方式。而在這種新奇的行為裏,積澱着近二三十年來青年亞文化、二次元、粉絲文化、網絡文藝特別是穿越文等多種文化新元素,又何嘗不凝聚着新一代中國人對自己民族、文化和歷史的自覺與自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