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孫樂洵獲頒的二級解放勳章。
「抗戰初期日本鬼子不僅裝備好,吃得也好,牛肉罐頭裏的牛肉塞得緊緊的,還加有黃豆。而八路軍部隊裝備很差,一般都是些土槍、土炮,像樣一點的武器很少。」孫福民說,因此八路軍從戰鬥中奪獲敵人的武器成了最主要的武器來源。
1944年1月7日上午,一架日軍飛機發生故障拖着黑煙,從濰北西利漁村東南方快速滑向村子北面,飛行員被孫樂洵所在部隊俘虜。據孫樂洵回憶錄記載,經審訊得知,他是日本陸軍航空部隊中尉駕駛員,是岡村寧次(侵華日軍甲級戰犯)的侄子,名叫山田井馬。「敵被迫送出信息與我談判,先是以槍彈若干與我交換,我亦堅決拒絕……」最後,經過談判,日寇以數十名被俘人員換回其飛行員。
「經過幾年艱苦相持鬥爭,鬼子的戰鬥力和後勤補給都不行了。」在一次與日寇的戰鬥中,孫樂洵部隊一個縣大隊就滅了日本鬼子的一個中隊,並俘虜了七八個十七、八歲蹲地上嗷嗷哭的學生兵。「鬼子的伙食也變成稀稀拉拉的牛雜和胡蘿蔔。所以毛主席說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將經歷戰略防禦、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非常精準,1945年我們就開始擺脫戰略相持階段,過渡到戰略反攻階段。」孫福民說,艱苦的抗戰,靠的是千千萬萬像父親孫樂洵這樣的同胞,他們不畏強暴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的必勝信念,最終贏得這場偉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