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初中生忘帶書罰畫地圖跳舞

時間:2017-12-12 03:15:13來源:大公網

  學生要獎,有時也要罰,但賞罰應有道。《大公報》記者到全港各區,向百多名初中生進行街頭問卷調查,發現除了傳統的留堂、抄書和罰企等,還有千奇百怪的「創意處罰」,近一成受訪學生稱曾被老師罰畫地圖,更有學生稱曾被罰跳舞,學生和家長都不明白為何有如此懲罰。教育學者和社工均指出,懲罰是教育最後的手段,應聆聽學生犯錯原因,及引導他們知錯能改。另外,調查亦發現初中生背負沉重的「書包壓力」,甚至因此弄傷需求醫(見另稿)。/ 大公報記者 唐曉明 劉家莉 湯淩琰

  《大公報》記者近期於午飯及放學時段,街頭隨機訪問了138名初中學生,他們來自20多間中學,分布港島、九龍和新界。綜合問卷調查發現,約85%受訪學生表示,曾經因忘記帶書本而被老師責罰。在可進行多項選擇的情況下,60%曾被罰抄書,約30%被老師罰企。亦有近一成表示被老師罰畫地圖,甚至有一名學生表示曾被罰跳舞。

  學者:苛刻恐致反效果

  記者向曾被老師罰畫地圖的學生進一步了解原因,他們均表示不明所以,只覺得老師要求古怪,又認為懲罰的方式無理。記者再向有關中學的校長了解,他回覆稱若是涉及地理、歷史甚至中國文學科目,畫地圖有助學生了解山川河流以至地理方位,不一定對學習無幫助。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謝錫金認為,老師懲罰學生主要是警醒同學們不要再犯,但罰則若過分苛刻或奇怪,可能會傷害同學自尊,或令他們尷尬難堪,會出現反效果。他建議老師應主動關心學生,多聆聽他們犯錯背後的原因,例如會不會是家庭問題,令到他們經常欠交功課等。被問到中學要罰同學畫地圖及罰抄,他直言,「罰抄罰得太多也沒意義」,學校應給予同學更多反思機會,不妨考慮讓同學閱讀書籍等。

  香港南區家長教師會聯會主席劉穎欣表示,聽過有家長反映有老師無理罰學生抄書,「如果是抄溫書學習的內容還好,但有些罰學生抄校規之類對學習沒有太大幫助的內容,就不是太多家長可以接受。」劉表示,「任何懲罰都應讓學生知道被罰緣由,讓學生行為得到改善,為罰而罰只會令學生埋怨老師,甚至討厭上學。」她特別指出,初中學生處於成長轉折期,老師更應以朋輩口脗向他們解釋。

  社工:懲罰是最後一着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深東樂Teen會服務主任朱麗英表示,懲罰學生最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知道自己犯錯,讓學生行為有轉變,「學生攞咗同學嘢(不問自取),老師可以循循善誘提醒,尤其對中學生更應該多講道理,懲罰是最後一着。」對於有些學生曾被罰畫地圖和跳舞,她認為,老師每個懲罰,應讓學生知道背後的原因、想法,亦要考慮懲罰方法是否合適合理、對學生改善行為有沒有幫助。如果學生經過懲罰後仍重複犯錯,老師便要思考有沒有其他方式矯正不良行為。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