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楊州報道:瑪麗醫院疑因人為失誤「寄錯信」,外泄病人的個人資料,八名病人受影響。院方又不願自行上門取回寄錯的郵件,反要求有關病人將郵件寄回醫院。關注病人權益的團體稱,瑪麗醫院的處理「不是好方法」,醫院管理局或院方應派人專責親自上門收回郵件。
瑪麗醫院昨日表示,本月六日收到一名專科門診病人通知,沒有收到覆診通知,卻收到一名陌生病人的入院通知,通知上載有姓名及身份證號碼。
院方於是翻查及聯絡同一批郵寄紀錄上的全部24名病人,經核對後,確認有八名病人受影響,包括一人收到別人的入院通知,另七人收到的錯誤通知上顯示另一病人的身份證號碼部分數字。
院方稱初步調查懷疑,職員準備郵遞時出錯,但無透露如何出錯,只稱已指示所有員工,處理郵寄病人入院或覆診通知時,要核對清楚,院方並會全面檢討工作流程。
覆本報:病人寄信不麻煩
院方又稱,已向受影響病人致歉,所有收到錯誤郵件的病人均承諾,寄回有關通知,相信泄露個人資料的風險相對較低。
院方並已向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通報事件,及透過「早期事故通報系統」向醫管局總辦事處呈報個案。
瑪麗醫院發言人回覆《大公報》記者查詢時稱,讓病人將收錯的郵件寄回醫院,省時又方便,「病人寄信都不麻煩」,若院方上門取信,要與病人約時間,並不方便。至於犯錯職員會否受處分,發言人稱不便透露,會按既定程序處理。
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認為,醫院寄錯信,應立即派人收回,由病人自行寄回「不是好的方法」,因為寄件過程有不確定因素,例如萬一病人忘記、寄錯或寄失,甚至可能會被第三者拆看郵件,均提高泄露個人資料的風險。醫管局或醫院應有專人上門收回郵件,確保信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