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大公報》在本年四月的報道中,曾揭露食環署抽驗進口蔬果存漏洞
申訴專員公署批評食物環境衛生署食安中心對進口蔬果把關不足,包括內地蔬果經文錦渡辦事處進口檢測,前線外判工人僅抽檢貨櫃門邊蔬果等。事實上,《大公報》今年四月三日以頭版報道,有不法商販僱用水貨客,將內地蔬菜走私來港,充當本地有機菜出售,但未經食環署抽查檢驗,揭發食環署監管漏洞。
蔬菜入境本港作售賣用途,須由食環署抽取該批蔬菜檢測,直至檢測結果合格,才可在菜檔出售。不過,《大公報》記者連日在深圳羅湖口岸外視察發現,每日清晨,有走私菜兵團將蔬果等食材塞入大膠袋或紙箱,等待口岸於清晨六時半通關,以第一時間將蔬菜送到本港。過關後,走私菜兵團登上港鐵,前往不同地區,走私菜抵達菜檔後,有貼上「新鮮沙律菜」的標籤以每磅20元出售,消費者難以想像這些竟是未經檢疫的走私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