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在主題展覽現場,一位家長對照地圖向孩子講解抗戰歷史。\大公報記者馬曉芳攝
東北抗日聯軍戰士穿過的鞋子、日本實施細菌戰的證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8日下午開始面向公眾開放,展出1525張照片、3237件文物,以雕塑、繪畫、投影、互動遊戲等形式,對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戰役戰鬥等進行場景化復原和情景化展示,多維度回顧抗戰歷史。趙一曼從被捕到英勇就義的詳細檔案、毛澤東在延安的演講稿《論持久戰》日文版等眾多珍貴文物檔案首次亮相。
展覽特設港澳台同胞抗日鬥爭部分,通過圖文影像展示宋慶齡在香港創立保衛中國同盟為八路軍、新四軍籌集資金物資,並借助立體圖形呈現了轟動香港「一碗飯運動」和澳門鏡湖醫院救助難民的故事。\大公報記者 馬曉芳、李暢北京報道
主題展覽以「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為主題,展覽面積1.22萬平方米,分八個部分展出照片1525張、文物3237件/套。
大公報記者方大曾展品尤為突出
其中一級文物有115件/套,新增文物、檔案400餘件/套,向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國家博物館、重慶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等全國50餘家博物館和私人藏家借展了珍貴文物。
雪景、白樺、松林……走進展覽第一部分,模擬戰鬥場景將觀眾帶入東北抗聯的艱苦鬥爭環境。展廳展出的1936年8月11日偽滿濱江省警務廳給偽民政部警務司關於趙一曼的報告為首次亮相,趙一曼留給兒子的家書更讓人動容。一位戴着紅領巾的小學生告訴記者:「正是有無數個這樣忘我的先烈,中國才能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
展覽第二部分為「全民族抗戰 開闢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再現七七事變場景,多方位反映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殘酷,展示中國廣大民眾、各黨派各界、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華僑積極支援抗戰的史料。通過盧溝橋宛平城造型、文物展品、歷史視頻等方式,打造全民族抗戰爆發、平型關大捷、《義勇軍進行曲》、華僑抗戰等重點展項。
展覽相關負責人介紹,關於第一位報道盧溝橋事變的《大公報》記者方大曾的展品尤為突出,他所寫的《盧溝橋戰記》首次向外界揭露了日軍全面侵華的罪行。此外,還展出了中國空軍第8大隊隊員祁心誠搏擊藍天、英勇對敵作戰93次的飛行記錄簿,國際援華美軍駝峰航線C-87型運輸機殘骸等。
講述香港「一碗飯運動」救國故事
記者在港澳台同胞抗日鬥爭部分看到,展覽通過圖文影像展示了宋慶齡在香港創立保衛中國同盟為八路軍、新四軍籌集資金物資,還借助立體圖畫,形象呈現了轟動香港的「一碗飯運動」和澳門鏡湖醫院救助難民的故事。1941年5月初,宋慶齡以保衛中國同盟的名義在香港發起「一碗飯運動」,號召香港民眾「用節約一碗飯的精神以物力支援祖國抗戰」,共籌集款項港幣23128元,國幣615元,全部作為抗戰救濟基金。
負責人表示,展覽依據歷史照片、山川地理、遺址遺跡提取代表性元素和標誌性內容,對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戰役戰鬥等進行場景化復原和情景化展示。來自四川的一位觀眾表示:「展覽通過科技手段讓史料更具震撼力和感染力,讓觀眾更感覺今日和平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