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五加一」填海造地1400公頃

時間:2017-11-08 03:15:21來源:大公網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昨日開會繼續討論覓地來源,經探討短期租約官地、維港以外填海、發展地下空間和岩洞的三個土地供應選擇後,普遍同意「五加一」近岸填海建議較為可取,認為近岸地區靠近基建,成本較低,料最少提供1400公頃土地,強調選址「無不可駕馭的環境影響」。發展局提交小組的文件指出,長洲南填海具潛力可遷移葵青貨櫃碼頭,當局將加入在中部水域人工島策略性研究探討。\大公報記者 趙凱瑩

  政府早前在公眾諮詢提出的「五加一」填海選址,包括屯門龍鼓灘、大嶼山欣澳、小蠔灣、馬料水、青衣西南部。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昨日在會後會見傳媒時表示,青衣西南海域暫未有具體資料,但單計前四個選址,料可提供400公頃土地,當中以龍鼓灘佔地最大,約220至250公頃,連同中部水域的東大嶼都會,合共提供1400公頃土地。

  為新社區作出完善規劃

  他解釋,近岸地區靠近基建,可減低成本,加上填海可提供大面積土地,作房屋及其他經濟用途,規劃具彈性,同時為不受歡迎的設施例如特殊工業,提供遠離民居的地點,成本效益大。專責小組委員普遍認同,填海能創造大片新土地,為新社區作出完善規劃。

  團結香港基金早前發表報告,建議在將軍澳、長洲以南、蒲台島等五個選址填海,並建議將葵青貨櫃碼頭遷移至長洲南。政府提交予土地供應專責小組討論的文件,有羅列五個填海選址。黃遠輝稱,委員在會上並無探討長洲以南水域選址,即使當局曾作研究,但因預期發展時間較長,故目前認為是非常長遠的選項。

  將探討長洲南建人工島

  政府文件指出,在該五個填海選址中,長洲南填海地點將會於中部水域人工島策略性研究中作出探討。就將軍澳、屯門及蒲台的填海地點,政府指《優化土地供應策略》研究曾經評估,就將軍澳選址,政府在《將軍澳進一步發展可行性》研究中,選擇進行「不再填海」方案,所以公眾普遍預期該區不會再填海。就屯門第40區(香港內河碼頭以東)選址,除需考慮對蝴蝶灣泳灘、屯門渡輪碼頭等現有海上設施影響,亦需顧及現有連接到機場的策略性海底電纜。至於蒲台填海地點,政府指生態相當敏感,因為該處是其中一個發現只在香港出沒的兩棲動物盧氏小樹蛙的地點,江豚亦經常使用其附近水域。

  政府稱,過往並無就南丫島西面水域大規模填海進行評估,但在研究推展填海時,需考慮因填海地點接近南丫發電廠而可能產生的問題,亦要考慮填海對江豚的生境、洪聖爺灣泳灘及深灣沙灘的影響,以及缺乏運輸及其他配套基礎設施的問題。

  據了解,會上有環保人士指出,過往工程上,政府的環評報告均顯示無問題,但實際施工時卻常常「甩轆」,又質疑若多個地點一同施工,中華白海豚將何去何從。

  黃遠輝昨日就環境影響解釋指,明白填海對生態帶來挑戰,但相比其他選址,政府早前提出的五個選址,對海洋生態及空氣等因素的影響最低,亦「無不可駕馭的環境影響」,強調在落實填海前,會作詳細研究,並會經過城規會、環境評估等程序。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