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期待「我們」的統一未來

時間:2017-09-22 03:15:30來源:大公網

  去年台灣大選,綠營大勝,蔡英文順利當選為台灣第一位「女總統」。電視直播畫面中,蔡英文的支持者眼含熱淚不停呼喚着「小英,小英」……那時候,身邊很多香港朋友專程跑去台灣頂禮膜拜,甚至還有人在Facebook上寫下了「台灣的今天,希望是香港的明天」的狀態,看着刺眼極了。我不認為今天的香港有多麼不堪,不認為今天的台灣有多「巴閉」,更不認為台灣可以與香港作比較。不過,對於朋友們的觀點,我雖不贊同,倒也沒與其爭論,更沒有跟他們絕交,我只是想說「我們拭目以待」。

  果然,蔡英文上台後動作連連,先是打破自己競選時提出的「兩岸關係維持現狀」,公開表示拒絕接受「九二共識」,公然破壞兩岸關係;然後,台灣各行各業在蔡英文的帶領下紛紛出現問題,包括農產品採購問題、旅遊產業問題、民生問題等等,民眾叫苦連天;還有,近來台灣鬧得沸沸揚揚的「去中國化」,意圖強行抹去自己血液裏的中華因子,不切實際。

  與香港相比,台灣才是一個充滿問題的爭議地帶,然而卻經常有台灣的「立委」或政客站在奇怪的民主高地,以「過來人」的身份向香港「出謀獻策」;也有人經常向香港「港獨」分子拋出橄欖枝,邀請他們前去溝通、交流;還有部分台灣「立委」擅自聯合香港前任「自決」派立法會議員及主張「港獨」的政客成立跨黨派「台灣國會關注香港民主連線」,號稱要協助香港爭取民主,為香港注入新活力。簡直是唯恐天下不亂!

  實在搞不懂,為什麼「立委」們就連開會都能動起手來,自身矛盾都無法正常化解的立法院,部分「立委」卻有時間來關注香港的「民主」與「人權」?一個連台灣經濟問題都解決不好的政府,卻有膽量否認「九二共識」,拒絕兩岸頻繁往來?對於一個負責任的政府而言,有什麼東西能比解決民眾「當務之急」來得重要?

  兩岸統一 才能解決問題

  日前,台灣民進黨創始人、立法機構前民意代表朱高正來港出席「兩岸關係三十年 回顧與展望」講座時表示,台灣的「去中國化」只是鬧劇,「兩岸早日統一,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朱先生分享了自己親身感受,他說,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內地發生了翻天巨變,這變化讓他開始對內地改觀。他強調,台灣與內地存在着千絲萬縷的牽絆,想令其完全分隔是不可能的。同樣地,「去中國化」也一樣是徒勞無功。兩岸本來就是一家,為何要分開呢?

  是的,不論是內地、香港,還是台灣,「本是同根生」。我們是一家人,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想起小時候,外公經常給我講他當兵時候的故事,當年國民黨撤退,外公為了家人留在內地,而他的兄長卻跟隨大部隊前往台灣。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內地首次開放予國民黨老兵返鄉探親時,舅姥爺曾經回到山東看望我們。我只記得,那時,年邁的老人眼裏擒滿淚水,花白的頭髮,顫抖的雙手緊緊握着家人的手,呢喃自語……那個畫面,叫作「重逢」。很多年過去,我再也沒有見過舅姥爺,也沒見過他的其他家人。現在,每當我提起台灣,外公總會叮囑我,若是去台灣,一定要記得去看看舅姥爺,「不知道他還在不在……」

  一條海峽,雖然阻隔了我們的腳步,卻無法割斷親人間的思念。我們很多年前就是一家人,現在不論距離有多遠,「血濃於水」都是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所以,請相信,終有一天我們會跨越那條淺淺的海峽,團聚在一起。我期待未來。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