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53歲的蕭先生(右)診斷為第三期肺癌,經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潘智文建議用免疫治療,病情得以控制
免疫治療成抗癌新趨勢。有晚期肺癌患者進行化療後,癌症復發,改用免疫治療後,病情受控,壽命得以延長,且已回復正常生活。有腫瘤科醫生稱,免疫治療目前可醫治五種癌症,其中以晚期肺癌的療效最顯著,大約兩成病人適用,由於是利用自身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較化療天然,正研究應用於其他癌症,並逐步取代化療。
大公報記者 趙凱瑩(圖/文)
53歲的蕭先生吸煙十多年,三年前發現頸部有凸出物,求醫後診斷為第三期肺癌,須接受化療及放射治療,但不久後癌症復發,並擴散至淋巴,主診醫生遂建議進行免疫治療,控制病情。蕭先生稱,接受免疫治療須四星期注射一次藥物,每次一小時,至今一年多,癌指數由復發時的14降至0.8的水平。他稱,接受化療時曾出現脫髮等副作用,但進行免疫治療至今,未有不妥,癌細胞亦無擴散,現已回復正常生活,每天可以行山。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潘智文表示,癌細胞會發出信號「偽裝」成正常細胞,避開免疫系統的「法眼」,令免疫系統不會主動攻擊腫瘤,而免疫治療能透過藥物,阻截癌細胞的信號,並刺激免疫系統,辨識及攻擊癌細胞。由於整個攻擊程序由自身免疫系統發出,故較化療等依賴藥物攻擊的方法天然。
港大內科腫瘤科臨床副教授邱宗祥表示,全球約有逾100種免疫治療藥物正在進行研究,其中兩類已在香港應用約一至兩年,公立醫院亦有提供自費藥物。他稱,免疫治療目前僅適用於色素瘤、肺癌、腎癌、頭頸癌及淋巴癌五種癌症,以肺癌的療效最顯著,15%至20%的晚期病人適用,當中約三成人有效延長壽命,甚至痊愈。
適用於標靶藥無效病人
邱宗祥補充,免疫治療的效果因人而異,與病人的基因有關,多數適用於對標靶藥無效的晚期病人。而接受免疫治療有機會出現疲倦、痕癢及肚瀉等輕微副作用,亦有少數人有機會出現肺纖維化的嚴重副作用。
為加強公眾對免疫治療的了解,十名腫瘤科醫生推出「免疫治療公眾教育計劃」,透過短片及媒體訪問,向公眾提供免疫治療的用處及治獲療程序等資訊,而五條教育短片將上載至癌症資訊網。(網址:http://www.cancerinformation.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