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綠在沙田舉辦的社區環保活動,記者現場所見訪客不多,中午整個小時只有約20人逗留
【大公報訊】記者周禮希報道:「綠在區區」自推動之始,就以推廣環保教育及提升收集回收價值相對低的物料為兩大目標,不過有區議員認為,兩者的比重或間接造成環保站訪客不足,運作效能不高的問題。
沙田區區議員、新民黨黃宇翰估計,「綠在區區」在教育和回收的工作比例約1:1,但指出外國社區環保站的回收與教育比例主要都是8:2甚至9:1,「綠在區區未有處理廚餘等重要的回收物料,實際環保作用相當有限。」
亞太可持續固體廢物管理協會主席黃煥忠認為,「綠在區區」投放在回收的比例太小,他質疑只回收玻璃和電器的作用始終有限,就算教育活動多,亦未能見到明顯成效,「因為教育的作用未能化成實質的回收量增長。」
就功能上的比重,環保署稱,教育和推動社區回收兩方面的工作相輔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