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全球變暖 極端天氣趨頻繁

時間:2017-08-28 03:15:07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記者文軒報道:本港五日之內接連遭遇強颱風「天鴿」和強烈熱帶風暴「帕卡」的猛烈吹襲,極端天氣的威力令人留下深刻印象。本港氣象專家分析指出,全球變暖是極端天氣主要成因之一,隨着變暖趨勢的加重,未來出現極端天氣的幾率還將進一步增加,呼籲政府和市民加強防範意識。聯合國早前亦警告稱,到2030年,氣候變化可能會使全球經濟損失高達兩萬億美元以上。

  籲政府市民加強防範意識

  香港城市大學能源及環境學院大氣科學講座教授陳仲良表示,全球氣候變暖是極端天氣的主要成因之一,因為溫度上升導致大氣層不穩定,從而使得氣候反覆無常,「香港以前一凍就入冬,但現在可能是聖誕穿短袖,元旦穿羽絨,農曆新年又暖返。」他指出,氣候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了天氣預測的難度,「以前很多是按季節做的預測,現在都改為預測一、兩個月,因為變數實在太大。」

  陳仲良認為,在全球變暖的趨勢下,極端天氣將出現得更加頻繁,單一地區無法改變大勢的發展,但防患於未然卻能夠大大降低極端天氣帶來的損失。「極端天氣常常引發骨牌效應,對社會經濟造成打擊,如大降水引發的停水停電,進一步可能水浸地鐵(台灣地鐵2001年因颱風「納莉」出現水浸),癱瘓交通,而且很多商場都建在地底,不提早防範很可能就損失慘重。」

  中大地球系統科學課程助理教授譚志勇早前亦在電台節目指出,全球暖化肯定會加劇風暴潮和洪災,颱風增強,而海平面亦會因為氣溫變暖而升高,若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到本世紀末,香港附近海域水平面可升高達一米或以上,而有如「天鴿」的颱風所帶來的水位上升,將不再是極端,而是每年出現一次的常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