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圖:三彩舞馬。右上圖:貼金彩繪陶甲騎具裝俑。右下圖:展廳現場。
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馬術項目賽事將於11月10日至19日在深圳市光明國際馬術中心及光明科學公園舉行。為了讓市民和遊客在觀賽之餘深度領略馬文化獨特魅力、感受馬術運動深厚的歷史底蘊,賽事期間,深圳博物館與陝西唐三彩藝術博物館合作推出「驥躍升騰──三彩馬的世界」展覽,來自陝西唐三彩藝術博物館收藏的彩繪陶馬球俑、三彩舞馬、三彩噬蹄馬、三彩鳳首壺等42組60件各類唐代文物珍品呈現了色彩斑斕、造型精妙的唐三彩藝術之美。\大公報記者 李望賢(文、圖)
馬術運動起源於古代人類的生產勞動與軍事訓練,在中國可追溯至商周時期「禦」術的六藝體系,古希臘奧運會時期已出現四駕戰車競技。展覽內容分為「馬上運動」「盛世華彩」「駿業宏開」「尚馬之風」「金鑣玉絡」「驍騰萬里」「騁懷遊目」「馬躍人歡」8個小節,重點介紹唐代馬上運動和「十五運」馬術賽事概況,並借助唐詩名篇、傳世名畫重現盛唐的尚馬之風,剖析馬在唐代軍事、經濟、體育運動等領域的關鍵地位。
三彩舞馬展唐代馴馬技藝
記者在現場看到,其中一件三彩舞馬,凌空抬出前蹄,俯首張口作舞蹈狀,表現了唐代舞馬表演的姿態,印證了文獻所述「奮首鼓尾」、「旋轉如飛」等動態特徵。據介紹,唐代舞馬主要由西域各地進貢,馬匹經嚴格訓練完成踏節、銜杯等高難度動作,融合力量與韻律,展現了唐代馴馬技藝的巔峰。
一套彩繪釉陶戴帽仕女俑,其人物身着襦衫長裙,頭戴帷帽,為初唐仕女騎馬出行的典型形象。兩件貼金彩繪陶甲騎具裝俑,表現了中國古代重裝騎兵的裝束樣式,被稱為「甲騎具裝」,騎士身着金屬甲冑,戰馬則掛具裝鎧,馬首戴面簾,軀幹披當胸、身甲及搭後。據工作人員介紹,「甲騎具裝」部隊通過集團衝鋒摧毀敵陣,是唐初統一戰爭與對外擴張中的決定性戰略力量,隨着唐中期應對遊牧民族機動戰術的需求,其笨重與昂貴的局限凸顯,逐漸被更靈活的輕裝騎兵取代,但仍是大唐軍事強盛的重要象徵。
展廳設計以洋溢着生命力和節日氣息的紅色為主基調,通過仿木構人字栱、平綦、飛馬紋燈籠、聯珠對馬紋燈箱等裝飾營造唐代氛圍。展牆各處巧妙融入了唐詩和成語典故,並通過唐代名馬繪畫的視覺設計和以「馬」為主題的知識科普,生動再現了馬對唐代社會文化、時代精神的深刻影響。展廳結語部分設置互動環節,觀眾可抽取屬於自己的「幸運籤」,體驗觀展的趣味性和儀式感。
展覽於深圳博物館同心路館(古代藝術)展出,將持續展至2026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