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未來之星江蘇之旅 銘記歷史警示未來

時間:2017-08-23 03:15:18來源:大公網

  圖:港生參觀茅山新四軍紀念館,加深了對歷史的認識

  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未來之星同學會、江蘇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共同主辦的2017「未來之星.從香港出發——江蘇家國情懷之旅」,於8月7日至14日圓滿完成。來自香港各專上院校的近60名「未來之星」,先後走訪考察南京、鎮江、常州三座城市,既領略到當地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飛速發展的現代經濟和蓬勃興起的科技創新,又體驗到震撼人心的國防教育和日漸強大的軍事實力,真切地完成了一趟前所未有的家國情懷之旅。

  南京、鎮江、常州都是聞名遐邇的歷史文化名城,此行自然安排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參訪活動。七日甫抵達南京,同學們即馬不停蹄地登上南京城牆參觀,這是世界上現存最長、規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已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也是中國「明清城牆」項目的牽頭遺產點。

  站在長滿青苔的城牆上,爭相觸摸六百多年前燒製的牆磚,眺望牆下風景秀麗的玄武湖,同學們不禁遙想大明風雲、六朝風流。來自香港專業教育學院環境科技系的鄺聰感慨地說,站在南京城牆之下,雄偉而壯觀,隨着腳步踏上這六百多年的古物,一塊又一塊迭砌的石塊,有些許陡峭,卻很踏實。這是古人保衛國家的城牆,也是如今珍貴的文化資產。

  訪大屠殺紀念館 沉痛!

  遊覽南京城牆令人心曠神怡,但當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時,同學們心情沉重。在這裏,同學們逐一向80年前慘遭日軍屠殺的遇難同胞,獻上鮮花,默哀悼念。他們隨後和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張建軍、南京外國語學校的同學們交流。

  香港大學中醫系的黃楚峰,代表「未來之星」同學會宣讀《致同學書》,強調銘記當年那段交織着苦難和抗爭的家國歷史,了解祖國和平發展的現代進程,是香港青年義不容辭的責任。

  「看着萬人坑犧牲者的骸骨,心情很是沉痛,似乎那些慘不忍睹的歷史畫面歷歷在目,3500萬軍民傷亡,老人、婦女、嬰兒慘遭屠殺!」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的楊晶晶認為,侵略,可能讓一個國家亡國,也可能讓這個民族覺醒!就像張建軍館長所說,唯有自強,方得和平。「作為青年的我們,要謹記歷史的慘痛教訓,應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協助國家,振興中華。」這位年紀輕輕的女生說道。

  來自樹仁大學新聞及傳播系的張婉馨也指出,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是一次難忘的體驗。雖然自己對中國歷史饒有興趣,對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也頗熟悉,但是參觀紀念館後,自己對於中國人悲痛的感受特別深刻,而覺得以往對南京大屠殺的認識流於表面。

  張婉馨對紀念館裏的一個特殊展區印象尤其深刻,展區內,大屠殺生還者親自寫上當時的所歷所聞,讓人恐懼之餘,也多了幾分痛心的感覺。她說,這些經歷都是從現代教科書上難以見到的,生還者能夠戰勝悲痛,站出來剖白,讓人知道歷史的真相,十分值得敬佩。

  遊靜海寺憶《南京條約》 沉重!

  同學們還專門來到靜海寺,這是一座與香港有着特殊淵源的寺廟。1842年鴉片戰爭期間,腐敗的清政府在英國堅船利炮的威逼下,與英軍在古靜海寺內議定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意向,隨後在停泊於長江下關江面的英國軍艦「康華麗」號上,正式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

  「身為香港人,必須要銘記這段歷史,警示未來。」嶺南大學中文系的馮家輝說,靜海寺是一個令人感到沉重的地方,因為當年腐敗的清政府就是在這裏與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開啟了香港長達150年的被殖民統治時期。

  在南京期間,同學們還參觀了南京博物院,欣賞館內不計其數的珍貴文物。了解江蘇漫長而輝煌的歷史。同學們還登上江南四大名樓之一的閱江樓,俯瞰長江和南京城,似乎心胸也更加開闊起來。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