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全運會有望引入「機器人咖啡師」。\大公報記者敖敏輝攝
【大公報訊】記者方俊明廣州報道:「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州賽區科技賦能場景機會清單(第一期)發布,為港澳青年相關科研項目在全運會技術落地提供了『絕佳舞台』。」香港國際青年創客聯盟執行主席兼廣東辦事處主任黃敏8日在廣州表示:「港澳青年在機器人服務、元宇宙、AI技術這些領域有不少想法,而清單裏的機器人矩陣、元宇宙全運村、高精度運動捕捉這些場景,正好能讓這些技術在賽事裏『真刀真槍』試一把。」
黃敏表示:「香港科技大學一個博士團隊研究的無人駕駛項目,疫情期間在深圳運用得很好,我覺得該團隊項目可以在全運會落地賦能;同時還有無人接駁車、無人巡邏車及配送車等,均可大大地減少人工成本,助力全運會。」她說,香港國際青年創客聯盟願意當「技術紅娘」,接下來將與港澳科創團隊對接,讓他們更深入地參與到全運會進程中,爭取更多科研成果在全運會落地。
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董事長秦海鷗指出,由粵港澳三地聯合承辦的第十五屆全運會,將成為檢驗大灣區協同創新能力、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加速城市智慧化轉型的「超級應用場景」。而「超級應用場景」的複雜性、高並發性、高可靠性,加上人工智能、大數據、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等前沿技術集成應用,為科技企業提供「練兵場」和「展示台」。他認為,全運會可成為港澳青年科創項目的試驗場,將前沿技術轉化為實際應用,與全運場景需求碰撞,共同探索科技賦能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