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機場特警日常巡邏制服為深藍色軍裝及貝雷帽,手持較輕巧的MP5 A3衝鋒槍(左),訓練或真正恐襲事故時,穿上全黑頭盔和避彈衣(右),配備M4步槍/大公報記者林良堅攝
恐襲陰霾威脅全球各國,大城市機場常是恐怖分子針對的目標,為數約100人的香港警方機場特警組(ASU),挑戰愈見艱巨。近年恐怖分子施襲模式由組織轉向「孤狼化」,襲擊目標由特定建築物轉到隨機人群聚集地方,機場特警的工作也需「走出去」,加強與機場其他單位聯絡,並定期進行反恐演習,為一旦應變突發情況做足準備。該組總督察劉冠騰坦言,「做得呢份工,比正常同事更能處理壓力」。/大公報記者 陳卓康
為數約100人的香港警方機場特警組(ASU),成立40年來,一直肩負保衛機場的重任。劉冠騰接受訪問時坦言,科技發達令應對恐襲挑戰更大,以往的恐怖襲擊多是針對地標或性質敏感的建築物,但從去年巴黎貨車撞人群事件可見,恐怖分子純粹是針對人多地方施襲,執法人員不能如以往般集中保護特定地點,恐怖分子亦由有明顯訴求的恐怖組織,演變到「任何一個人都可被資訊激化成為恐怖分子」,小型炸彈亦較以往容易製作和易於收藏。
保護要員 須做好風險評估
劉冠騰稱,部隊近年最明顯的轉變,莫過於加強與機場各持份者的合作,包括機場管理局、民航處、航空公司、機場保安公司、機場商戶及旅客等,「以前無咁多(合作),內部訓練多啲」,演習的模式亦由特定地點,變成如今「無處不在」。他指出,部隊對不同情況例如生化襲擊,都有制定預案,但更重要是機場各持份者提高警覺,市民和旅客對警方的工作給予理解。
近期接連有外國國家元首訪港,機場特警負責機場禁區內的要員保護工作,對於「七一」回歸慶典的要員保護安排,劉冠騰稱,一定事先做好風險評估和部署,調配適當人手作好準備,與相關部門密切聯繫。他稱,去年中場客運廊啟用後,機場特警組已增加人手,三跑道啟用後亦將會再增加,亦不時更新裝備。他強調,機場特警的體能及心理質素有極高要求,「做得呢份工,比正常同事更能處理壓力」。
機場特警組警長陳哲丞加入警隊19年,2003年仍是警員時,曾有八年時間駐守機場特警,之後曾駐守衝鋒隊,三年前重回機場特警組。他稱,一直對互動和具戰術策略的工作充滿興趣,近期較難忘的行動是於去年七月,於亞洲國際博覽館機鐵站,制服一名將六吋生果刀插在腰間的美國籍男子,當時乘客見狀驚慌報警,他與同僚接報到場途中,曾想像「好似(恐襲)真係來到咁」,腦海浮現台灣捷運隨機砍人事件。
除了高調巡邏,機場特警不時從機場保安轉介跟進無人認領行李。陳哲丞稱,去年曾處理一件被膠帶重重包裹的行李被放在客運大樓,當時正值比利時機場遇襲後不久,警方一度計劃疏散人群及召喚爆炸品處理課,幸好只是虛驚一場,只是旅客「大頭蝦」遺下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