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巡遊吸引逾萬市民參與其中
大公網5月1日訊(記者謝進亨)後日是農曆四月初八,既是佛誕,亦是譚公誕。本港歷史最悠久的筲箕灣譚公廟一帶將舉行年度賀誕典禮,逾千人從東大街巡遊至譚公廟。為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有巡遊團體將以新主題飄色,並邀請曾膺健力士紀錄的濟公坐陣。有本地歷史專家稱,譚公誕與客家人及水上人等關係千絲萬縷,觀賞巡遊時不妨從中了解、追溯筲箕灣區來近百年來的文化傳承。
筲箕灣譚公廟建於1905年,現評級為三級歷史建築。其譚公賀誕巡遊同樣已舉辦近百年,其起源可追溯至當地開埠初,不少惠州人、客家人及水上人相繼扎根於此。其譚公傳統習俗隨惠州人而傳來,並獲本地漁民所敬拜,祈求順心,自始便薪火相傳。
有別現在,節慶初時是擇日共同慶祝天后誕與譚公誕。專門研究筲箕灣歷史的中文大學歷史系哲學碩士生陳子安表示,節慶的規模以1970、80年代最為鼎盛,逾千人聚集於東大街巡遊表演,擺放着300隻乳豬祭祀、樓高數層的大型花炮等,堪稱區內最隆重的盛事。至於現時節慶參與的團體每年仍維持約數十個,盛況同樣吸引大批遊客及街坊夾道圍觀,更帶挈附近食肆生意。
適逢香港回歸廿周年,節慶籌辦單位之一的香港東區各界協會負責人林先生表示,今年巡遊將於後日早上10時起從宏華街出發,參與的12個團體將表演14個項目,除了慣有的舞龍、舞獅、舞麒麟外,更首度有飄色以「疊羅漢」及「桃園結義」主題演出。至於東井圓佛會的巡遊表演更找來曾膺健力士紀錄的濟公壓陣,連同其餘自發參與巡遊的團體,勢令人目不暇給。
陳子安表示,以洪拳聞名的何立天師傅後人等每年皆參與其中。巡遊表演另有、銀樂步操、八仙出巡及花炮等中國傳統技藝,隊伍多樣,估計逾千人參與表演,逾萬名善信或遊客慕名而至。至於工廠街遊樂場則會搭建戲棚,上演水上人情鐘的傳統神功戲。
陳子安稱,筲箕灣多年來變遷不斷,填海後高廈林立,但譚公誕巡遊路線維持不變。節慶或許未如以往般隆重,但仍樂見上一代人熱心參與其中;年輕一輩則肩負文化傳承重責,足見筲箕灣百年以來情不變。至於兩年內兩遇祝融的譚公廟亦於將於本月19日完成修茸,其格局亦盡量保持原貌。每年譚公誕的祭祀祈福儀式,仍有眾多老街訪前來祭祀,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