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李秀恆倡議珠海中山設港人寄宿學校,可與香港教育制度接軌 資料圖片
經濟發展委員會委員、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李秀恆剛隨團考察大灣區歸來,他接受《大公報》專訪,稱此行有喜有悲,他認為港人應該視大灣區是同步成長的機會,而大灣區的概念值得支持。除了與區內城市在金融、專業服務、旅遊等領域合作,港商還可以協助內地民企「走出去」。不過,他強調,特區政府應該有清晰定位,而香港本身就是金融、航空和物流的中心,須避免與其他城市惡性競爭。「希望特區政府向中央反映,大家不要盲目競爭,一窩蜂搞機場、一窩蜂搞貨櫃碼頭、搞金融中心,這是沒有意義。應該要取長補短,互利發展。」
大公報記者 馮瀚林
特首梁振英於本月19日率團考察粵港澳大灣區,三日行程考察六個城市,包括廣州、佛山、肇慶、江門、中山和珠海。李秀恆昨日接受本報記者專訪表示,「大灣區的發展是好,但要科學化。真正能夠規劃,取長補短,而不是互相的惡性競爭,也不是每個地方全方位發展。」
市場擴大 憑優勢分一杯羹
李指出,大灣區給予香港服務業尤其是專業服務業一個發展機遇。當整個市場擴大之後,香港自然可以憑自身優勢分一杯羹。此外,「香港的金融服務業作為香港優勢,可以多為這些大型項目,這些都是很大型、城市改建、高鐵的情況,香港可以作為融資、上市發債的基地。」他又指出,特區政府可以吸引更多大公司在香港開設集團總部,享受香港低稅及自由貿易制度。
至於考察的六個城市,李秀恆認為,六個城市各具特色。以佛山為例,值得留意的是,佛山以民營企業起家,不是百分之一百依賴外商,其民營企業多達十三萬間,主要是以家電、陶瓷、瓷磚、建築材料等,滿足內地市場需要。他認為彼此有很好的合作空間,「利用港商的優勢協助民企走出去」。他分析,「國際規格要求、產品設計上的品味,以及耐用程度,都是現時內地民營企業產品的弱項,這些弱項正正是香港的強項。香港有好的設計師,吸收了國際的潮流品味,我們的規格標準符合英國,相信這是好好的合作空間。」
「我覺得每一個城市都希望成為金融中心,但這是香港的強項。與其他們搞一個金融中心,特別牽涉海外的金融中心,為何重點不放在香港搞呢?很多地方都強調要發展航空,我們廣東省領空這麼多飛機,我們興建三跑,但廣州又要擴闊,是否要盲目地搞機場呢?是否應該要取長補短呢?」李秀恆認為,大灣區城市可利用香港的基建系統,而香港大嶼山亦可以成為灣區的物流倉,希望特區政府向中央政府反映這些意見,而不是要惡性競爭,否則沒有意義。
憂政治爭拗礙港發展經濟
李秀恆又指,今次考察其實「有喜有悲」,喜是因為內地任何一個地方都重視港企,認為港商對地方和國家有貢獻,「(香港人在)大灣區不應該弱化自己,應該覺得可以同步成長的機會。港商仍然是佔重要一環。」但悲的地方就是香港因為政治爭拗而忽略經濟發展,結果令香港寸步難行,內地發展卻一日千里。「我們也要走出去。如果還是小島概念、好自我港人的概念,相信優勢會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