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外科專科醫生葉維晉(左)與社區藥房註冊藥劑師尹銓志(右),建議患者盡早醫治。大公報記者湯淩琰攝
大公網4月4日訊(記者湯淩琰)男性對於「不舉」「陽痿」等形容勃起功能障礙的詞語十分忌諱,很多人以為此類問題只會發生在長者身上。有泌尿外科專科醫生指出,近年來受工作、經濟壓力大影響,本港男性勃起功能障礙有年輕化趨勢,最年輕的求診者僅有17歲,又指有年輕人因晝夜顛倒「不舉」。惟不少患者「有口難言」,怕尷尬而諱疾忌醫,或輕信坊間來歷不明「偏方」,效果不佳甚至弄巧成拙。
現年55歲的陳先生從事金融業,30歲時首次「拍拖」,初夜因陰莖硬度不夠未能與女友行房,從此心裏蒙上陰影。分手後專注工作20年,未曾再交女友,儘管服用坊間保健品,效果不佳更令其心灰意冷。直至兩年前遇上太太,陳先生聽從其建議求醫治理,經處方藥物治療一個月後,終於首嘗「魚水之歡」。陳先生笑言,「好後悔冇及早就診,白白虛度青春」。
泌尿外科專科醫生葉維晉介紹,與患者在性慾、性高潮及射精等方面出現問題不同,勃起功能障礙指男性因硬度不足或持續時間較短以致不能圓滿性交,他以「青瓜」及「連皮香蕉」形容理想的勃起程度,又指部分勃起功能障礙程度好似「去皮香蕉」或者「棉花糖」。
葉維晉又稱,40至70歲的男士之中,有過半數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勃起功能障礙,但近年來求診患者有年輕化趨勢,「最細患者僅17歲」。他指二十年前,八成患者因為生理原因導致勃起功能障礙,僅兩成由心理原因所致,但目前受工作時間長,經濟壓力大影響,三至四成患者由心理因素所致。葉維晉舉例稱,有在投行工作的28歲患者,因連續晝夜顛倒,作息極不規律而「不舉」。
一項最新調查訪問了本港223名25至65歲的男士,他們均願意使用或已使用補充劑、藥物或補救措施以提升性表現。結果顯示本港男性實際每月進行性行為次數為5次,較理想次數7次為少。其中只有57%港男對性生活感到滿意,34%認為不能勃起是一種失敗。
社區藥房註冊藥劑師尹銓志稱,男性一旦有此障礙,多數因尷尬而諱疾忌醫。亦有患者傾向另類治療,獲取坊間一些不明來歷或成分的藥品等。他指,坊間出售所謂「純天然」的健康食品未經醫學證實,可能存在風險,曾有患者服用聲稱「壯陽」食品後,極易勃起且持續時間長,令他非常尷尬。尹銓志因此提醒患者應及早就醫,聽從醫生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