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澳醫院夜晚召開緊急記者會交代事件詳情
大公網3月9日訊 92歲老翁於本月1日在將軍澳醫院的聯網白內障中心接受右眼白內障切除手術,術後於5日因右眼出現疼痛及視力下降,經將軍澳醫院急症室轉送至基督教聯合醫院,診斷為眼內炎併發症,在接受抗生素治療後情況繼續惡化,於7日於聯合醫院進行緊急摘除眼球手術。現時仍留院接受治療,情況穩定,其眼眼部樣本經化驗後發現為肺炎鏈球菌。由於侵入性肺炎球菌病是法定須呈報傳染病,醫院已通知衛生防護中心。
院方強調此次事件並非醫療事故,而是術後事故。九龍東醫院聯網感染控制主任馮秀珍指,今日下午衛生防護中心與醫管局相關醫生及專家已召開緊急會議,六週後會針對該事件的醫學檢查出一份詳細報告,又指該中心自2011年至2016年只進行白內障手術,已完成2.7萬次手術,感染比例為零。院方反差過往手術記錄,發現於今年1月5日為進行75歲男病人和73歲女病人進行白內障手術後曾出現眼內炎併發症,但強調此前兩宗與細入侵無關,且兩人現已完全康復。
馮秀珍解釋,成人肺炎鏈球菌帶菌者比率為5%至10%,往往在鼻、咽喉和呼吸道存在,帶菌者無病徵,而全球無一間醫院會在術前對病人是否帶有該菌進行檢查。但因該病人年紀超過90歲前,且有慢性病,都是非常高危的受感染因素,且七成人眼部感染肺炎鏈球菌均須摘除眼球,故不涉及賠償。她形容,本月7日時病人病情惡化,右眼已「爛曬」,若不即時摘除眼球,可能會因細菌「上腦」而有生命危險。她強調,院方已初步調查環境樣本,均為發現肺癌鏈球菌,並形容該菌離開人體就會即刻死亡,故初步相信感染源頭並非由手術室環境因素造成。
將軍澳醫院行政總監譚錦添表示,他們已將四名緊急白內障病人安排至聯合醫院進行手術,而他們已經向另50位非緊急白內障病人解釋,併會在未來兩月內重新安排手術。而他們已聯絡跟進3月1日至8日於中心進行手術的62名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