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生活即教育/蘧愛華

時間:2017-03-01 03:15:26來源:大公網

  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科學素養,鍛煉學生科學思維習慣,是學校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環節。2016年春天,在擁有深深科學教育情懷的晁明芳校長帶領下,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小學加入了香港青少年科學院舉辦的《科學微電影》校本課程進校園活動,開設了為期一年的科學微電影校本課程,有五名老師和15名學生參與其中,使我們體驗了一種全新科學教育模式。

  科學教育注重的是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進行嘗試和探究,而不僅僅是死記硬背幾個科學概念和原理。科學微電影活動就是讓孩子們用攝像機記錄下自己科學探究的全過程,並用五至八分鐘影像呈現出來。

  給我們上課的是香港青少年科學院的首席講師、首席攝影師、首席剪輯師梁晨昊老師。他和師生一起探討和實踐「時光寶盒—攝像機」,耐心教導老師和學生視頻剪輯的技巧,在生動有趣的科學活動中讓學生理解和運用「科學探究六步驟—觀察與提問、猜想與假設、計劃與組織、事實與證據、模型與解釋、表達與交流」。基本拍攝剪輯技術和科學探究方法掌握以後,同學們就要真刀實槍地進入實戰了。

  在我們校園裏,經常會看到一群孩子扛着攝像機對着一棵樹、一朵花、一隻螞蟻興趣盎然地拍攝着、專注地觀察着、認真地記錄着、興奮地交談着。這些小小攝影師就是科學微電影社團的成員,他們正在拍攝自己的科學微電影呢!

  塑膠袋在地底下埋藏幾十年都不能降解,塑膠袋污染已經成為十分緊迫的環境問題。「有沒有一種吃塑膠袋生物呢?」胡張朕同學提出了疑問,並和小組成員開始了「吃塑膠袋的怪物」的探究之旅。他們到圖書館和網路上查找一些相關資料,把目標對準了黃粉蟲,每天用攝像機記錄着黃粉蟲吃塑膠袋過程。

  「我最喜歡吃蓮藕。」李志陽興奮地說着自己最愛。梁老師笑着問他:「你發現藕的特點了嗎?」「藕斷絲還連着!」那你就試着拍攝「藕斷絲連」吧!在觀察過程中需要高倍放大鏡時,王梓越媽媽毫不猶豫地拿來了自己實驗室裏的放大鏡,為孩子們解了燃眉之急,不但不善交友的李志陽和王梓越成了好朋友,兩位孩子媽媽也成了好朋友。《藕斷絲連》在第一屆國際青少年科學發現影像大賽和全國青少年科學影像節中獲得了三等獎。

  拍攝「汽車高溫致死嬰兒」時,趙巧老師帶領着小組同學,尋求家長幫助。請家長把汽車開到學校,在教室外進行實驗,測試太陽直射下汽車內的溫度,邊實驗邊拍攝。工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孩子不懈努力,《汽車高溫致死嬰兒》最終榮獲第13屆中國青少年創造力大賽中一等獎。

  在科學微電影校本課程實踐中,孩子們能夠沉下心來去做探究和調查,每天不厭其煩地記錄事物發展變化。不知不覺中,他們學會了觀察與記錄、學會了分工與合作,學會了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學會了專注與堅持,學會了分享喜悅和失敗……科學家所應該具備的優良品質已悄然在這些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更難能可貴的是,當孩子們在探究過程中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時,爸爸媽媽們總能伸出援助之手幫孩子們度過重重難關,這種濃濃的愛意、暖暖親情無疑將會激勵孩子在科學探究過程中更加義無反顧地走下去!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在《陶行知全集》中曾經說過:「生活即教育」,也就是說教育不能死讀書、不能脫離生活實際,是要和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在拍攝製作科學微電影過程中,科學探究來源於生活,又回歸於生活,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又在生活中解決問題。不正是對「生活即教育」最好的詮釋嗎?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