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保衛賽」活動大使劉鳴煒(右四)盼大家能身體力行,齊保護寶貴的大自然環境。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右五)則稱,政府未來將會制訂相應的物種行動計劃加以保護。大公報記者謝進亨攝
大公網2月26日訊(記者謝進亨)為提高大眾對海洋垃圾問題及其對海洋生物以至人類所構成嚴重威脅的關注及認識,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今日於香港科學園舉辦第三屆「生態保衛賽」,呼籲公眾齊心為保護生態平衡從今少用即棄塑膠。
第二年參賽的「生態保衛賽」活動大使劉鳴煒稱,海洋垃圾問題現正威脅香港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超過百分之95的海上垃圾來自本地,當中約六至八成為塑膠垃圾,以產品包裝、即棄塑膠餐具和食物器皿為主。守護海洋和以大海為家的生物實在人人有責,盼大家能身體力行,齊保護寶貴的大自然環境。
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主席陳晴表示,保育基金重點保育物種之一的馬蹄蟹亦正受海洋垃圾嚴重威脅:「擁有藍血的馬蹄蟹早在4.5億年前已在地球上出現,是世上最古老的物種之一。但再頑強的『活化石』也難逃海洋垃圾的影響,數目正急劇減少。保育基金一直與不同學校和機構合作,推行『馬蹄蟹校園保母計劃』及舉辦泥灘清潔等活動,途中亦發現越來越多垃圾堆積在馬蹄蟹的成長及育幼地 ─ 泥灘。全球現存僅四個馬蹄蟹物種,香港雖小,但已擁有其中兩種,可謂相當難得。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則稱,政府於去年底公布香港首份城市級的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這是香港未來五年的保育藍圖,計劃列出未來五年的策略和行動,提出加強保育措施、推動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增進知識、推動社會參與四個主要範疇,共67項具體行動。例如針對包括馬蹄蟹等須予優先保育的物種,未來將會制訂相應的物種行動計劃加以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