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瓜 園/放牛與攔牛\蓬 山

時間:2025-11-06 05:02:43來源:大公报

  放牛,是鄉間最司空見慣的勞作了。牧童將牛或牛群,散放到野外食草,看護着勿讓牛走丟了,或者是啃食踩踏了禾苗。《儒林外史》裏的王冕,就是為鄰居放牛,賺一碗飯吃。

  讀史鐵生的小說,他在陝北黃土高原插隊時,負責「攔牛」,其實也就是放牛,工作內容沒有什麼不同。然而,名稱卻是迥異。

  楊萬里的詩裏說:「正入萬山圈子裏,一山放出一山攔。」「放」和「攔」是截然相反的意思。同樣的牧牛,若是「放」,形式上心態上就輕鬆許多,讓牛有充分的活動空間,牛放鬆,人的精神也輕鬆。「童子柳陰眠正着,一牛吃過柳陰西」,何等愜意游哉?

  而「攔」,在任務定位上就完全不同,先行預設了牛會走丟、會闖禍,因此,首要任務是「攔」。這是一種高度緊張的防控思維。頗有點「性本善」「性本惡」的爭辯意味。其實,「攔牛」也是其來有自,牛是農耕社會裏寶貴的資產,農民視如身家性命,所以無論怎麼小心謹慎都不為過。

  同一事物,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心態,便會看到不同的結果。就像那個著名的例子,沙漠裏的旅行者看到半杯水,樂觀主義者為「還有半杯水可以喝」而感到慶幸,而悲觀主義者為「只剩下半杯水了」而焦慮不安。牡丹寓意榮華富貴,有人看到畫上的牡丹缺了一角,便為「富貴不全」而悶悶不樂;但聽到畫家解釋說此乃「富貴無邊」之意,馬上轉憂為喜。同一幅畫,獲得的情緒價值,卻判若雲泥。

  積極樂觀一點看待身邊事,會在平平常常的生活裏,給自己帶來一些額外的活力,少些煩惱,治癒焦慮。面對同一輪即將墜入天際線的「鹹蛋黃」,與其為「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而悵惘,不如為「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而喜悅。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