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港珠澳大橋香港段接線工程地盤/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記者曾敏捷報道:港珠澳大橋香港接線工程被發現海堤外有「填海地」,路政署昨日承認,工程範圍在2014年曾出現兩處海堤向外伸延,承建商於是在准許工程範圍內臨時填海約九公頃,防止海堤繼續外移,臨時填海會在年中移除,不會擴大永久填海範圍,但強調不會影響接線的結構安全。署方稱,工程不涉及非法填海,亦不影響公眾安全及環境,故無對外公布,但非刻意隱瞞。港珠澳大橋相關工程料如期在年底完工。
路政署昨日召開記者會,澄清有傳媒指港珠澳大橋機場島南邊的香港接線填海工程出現海堤崩塌,形成面積約18個維園足球場大的新填海地。路政署署長鍾錦華表示,署方的駐地盤監督人員在2014年的10月26日及11月6日,發現機場島有兩段分別長250米及300米海堤,向海面延伸5至10米。同年11月及2015年1月,承建商中國建築提交報告,提出建造一個面積九公頃的「臨時堤腳荷載平台」鞏固海堤,經專家審批後動工,去年底完成建造平台。
鍾錦華估計,是次伸延涉及不多於5500平方米的面積,而九公頃的「臨時堤腳荷載平台」相當於半個維園的面積,建造於已刊憲的施工範圍內,未有超出環境許可範圍,亦沒有擴大人工島23公頃永久填海範圍。有關臨時填海會在今年中開始被移除,令海床回復原貌。
鍾錦華強調,有關做法符合環評,不存在「先建海堤再破壞」的情況,而由於工程對公眾安全及環境無重大影響,因此當局無向外公布,但並非隱瞞。他又說,加固措施的費用由承建商負責,路政署聘請的專家顧問稍後會就事件提交報告,重申大橋工程沒有超支,維持今年底符合通車條件的目標。
記者會上,鍾錦華被多次追問海堤移位原因,他指該工程採用無挖掘方式進行,香港並無先例,估計與地質及土壤有關,但詳細仍有待調查,政府亦已委託外國專家調查,暫未有結果。他又重申,填海工程出現海堤向外延伸的情況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