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關及市場推廣行業,基本與任何產業皆扯上關係,而且最能反映出區內經濟波幅真實情況;如果市道暢旺,一般公司用於市場推廣之預算會相對提高,公關活動頻繁;相反如果走下坡,推廣業可能是最先裁員,亦會經常聽聞同行結業消息;筆者身為公關從業員,在公也好在私也好,當然渴望香港能百業興旺、百花齊放,亦樂見政府主動出擊,帶動整體投資氣氛,刺激市民消費意欲,為業界注入新氣象。
行政長官梁振英上周推出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以民生為重點,其次是有關創科及推動經濟的議題,定出政府未來十年方向,表現出大開庫房之態,將資金投放回社會為民所用,卸任在即亦不忘向全港市民送上大禮。
推動科技產業發展
施政報告提及有關推動科技產業發展,現時大埔科學園將於三年後完成擴建,令總樓面面積增加至40多萬平方米;另外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已啟動諮詢程序,如果推行成功,有望帶動香港科技產業發展。另外「再工業化」構思,可追溯至十四年前,廣東省面臨產業轉型,加上普遍工資及福利成本增加,大部分工廠不是結業,就是選擇遷移,而當時本港經歷沙士完結等待經濟復甦時期,工廈丟空情況嚴重,所以開始有經濟學者提倡再興工業生產問題,但如果純粹靠人手生產的低技術工作,香港礙於成本更高,發展土地有限,只是痴人說夢;但今次所規劃及推動之「再工業化」跟舊式工業生產不同,是以劃時代的高端工業為主,優勢產業包括生物科技、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創科局、投資推廣署及各地經貿辦會主動爭取相關企業來港。政府正籌備在將軍澳工業邨興建數據技術中心及先進製造業中心,分別在三年後及五年後落成。此外,更推出了「科技券計劃」,資助中小企利用科技提高生產力或升級轉型。
事實上,近年受歐美及外圍經濟因素所拖累,導致香港市道疲弱,只得倚靠內地同胞到港消費,支撐着重要產業香港命脈,暫緩經濟崩塌的危機。可惜部分港人只說其害,不說其利,刻意挑撥離間,相信只有從事旅遊業、零售業、金融業、酒店業等相關業界者心裏最清楚不過。如果政府不改「守財奴」方向,實在難以為港帶點新意,臨近中國農曆新年,筆者祈望香港能早日撥開政治亂局陰霾,祝願香港市民雞年「豐衣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