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擬非原址換地保育沙羅洞

時間:2017-01-19 03:15:11來源:大公網

  圖:政府將以大澳等地作為鄉郊保育政策的先導地區

  【大公報訊】記者何進昇、曾敏捷報道:生態價值僅次於米埔的沙羅洞,發展、保育拉鋸多年皆無結果,《施政報告》透露,政府正積極考慮,透過非原址換地方式,以大埔船灣已修復的堆填區,換取沙羅洞內具高生態價值的私人土地,以長遠保育沙羅洞。

  政府消息人士表示,政府從未試過以非原址換地方式將私人土地納入郊野公園範圍,沙羅洞屬特殊情況,因為該處具高生態價值,不宜做任何發展,而涉及逾20公頃的私人土地業權統一,加上大埔船灣已修復堆填區有合適用地。換地要求是業主主動提出,當局認為可行,值得進一步探討,但具體換地條款有待磋商。消息又透露,大埔船灣已修復堆填區現時外判作高爾夫球練習場,是規劃大綱圖准許用途之一,而提出換地的業主有意維持現用途。

  《施政報告》又提到,為進一步推動復育偏遠鄉郊環境,政府將設立保育基金,推動保育和活化鄉郊生態及人文環境,而在正式成立保育基金前,政府先成立籌備委員會,參考外地及本港有關基金的經驗,研究基金的工作範圍、運作模式和所需法例及資源。為配合大嶼山的可持續發展和保育工作,政府將以大澳、水口和貝澳等作為鄉郊保育政策的先導地區,參考政府與非政府組織活化荔枝窩的做法,活化舊鄉村建築、推廣生態及文化旅遊等。

  紅花嶺2020年納郊野公園

  《施政報告》提出社會應思考靈活運用郊野公園土地,行政長官梁振英認為,高生態價值土地應納入郊野公園範圍,沙頭角紅花嶺可望最快於2020年成為本港第25個郊野公園。政府消息人士稱,紅花嶺有445種生物棲息,包括土沉香、鼠耳蝠等,生態價值高,可打造為八仙嶺郊野公園和深圳梧桐山之間的生態走廊。

  佔地500公頃的紅花嶺,納入郊野公園範圍的程序預計於2020年完成。消息人士稱,選擇保育紅花嶺,因為生物多樣性豐富,445種棲息生物包括稀有的鼠耳蝠、土沉香以及紅杜鵑等,均是受保護物種。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濕地保育總監劉惠寧指出,紅花嶺鄰近內地梧桐山,不少動物由梧桐山經紅花嶺到香港棲息,例如黃腹鼬,以前從未在香港出現,直至逾10年前才在香港首次發現,相信是由梧桐山遷徙來港棲息。他認為,紅花嶺是香港與梧桐山的生態走廊,納入郊野公園更有效保障來往兩地的動物,將兩地生態連成一片,歡迎政府將紅花嶺納入郊野公園範圍。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