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1月4日訊(記者劉家莉)現行初中中國歷史課程推行20年,教育局去年底就修訂課程展開為期一個月的首輪諮詢,收到逾300份問卷調查及意見書,超過九成教師認同現行課程需要檢視,並同意修訂課程首要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古今並重」地認識中國歷史的發展。
經逾兩年修訂,教育局去年九月推出首份諮詢稿,建議調整為「古今並重」,秦末楚漢相爭、西漢王莽篡漢等治亂興衰內容有所刪減,取而代之是歷朝政治、文化及社會等發展,增加香港歷史,修訂課程理念是為提升學習中國歷史的興趣,認識國家與香港的關連。
教育局今日向文法會提交文件,交代課程修訂最新發展。文件指出,首階段諮詢共收293份問卷及23份意見書,逾八成教師同意修訂課程的課程宗旨,超過七成教師同意修訂課程的目標,並以「古代史」、「近世史」、「近代史」及「現代史」為三年課程的編排主幹。不過,在在課題內容上,有教師認為局方建議的課程少談衰亡亂世、部分文化史課題過多,亦有七成多教師憂慮每年課程僅有33小時,不足以教畢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