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眾籌「官司基金」背後的政治企圖

時間:2016-12-23 03:15:12來源:大公網

  文|李繼亭

  反對派劉小麗、姚松炎、羅冠聰及梁國雄被入稟取消議員資格的官司將於明年初開審,但就在此關鍵時刻,以上四人以及違法「佔中」發起人陳健民、朱耀明,宣布成立一個所謂的「守護公義基金」,聲稱目的為四人籌募經費,以應對政府的司法覆核。顯而易見,這又是一個「眾籌」,與「港獨」梁游二人的方法如出一轍。然而,如此「官司基金」並非表面上的如此平靜,背後擁有複雜的政治背景,其真正目的並非在於籌措費用,而是意圖借此機會去達到三個目的:一,假借「公義」之名向法庭施壓,營造於己有利的局面;二,為即將到來的元旦遊行塑造遊行主題;三,成立一個新的平台,為明年特首選舉的對抗作好準備。香港社會有理由對此保持警惕。

  一個再明顯不過的疑點是,如果真是「無錢」而要「籌錢」的話,劉姚羅梁四人自己出來搞就行了,為什麼要由「佔中」的搞手來「主理」?事實上,這個基金的名字,已經「出賣」了反對派的整體算盤。

  其一,自冠「公義」之名,圖向法庭施壓。昨日該「基金」發言人,也是非法「佔中」發動者之一的陳健民聲稱,四名議員的宣誓已獲接納為有效,履行職務已一段時間,特首梁振英以公權力挑戰議員資格,是踐踏立會權力及干擾立會運作,更是政治迫害;由於訴訟涉過百萬,議員一旦敗訴,隨時因要承擔龐大堂費而破產,呼籲市民必須站出來,抗衡這種有違公義的不對等訴訟雲雲。

  反對派這是狡猾的政治包裝方式。先將自己定性為「公義」、將政府定性為「邪惡」,再將基金用途說成「守護公義」,經此包裝將能達到非常有效的政治宣傳效果,既能在最大限度上吸引支持者「科款」,更能形成一個所謂的「群眾運動」,並以此來達到對法庭的無形壓力。如果最終四人敗訴,法庭會否被視作是「不公義」?而反對派可以有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繼續上訴,也可以藉此打造一條能維持長久的「水喉」,包括可能有大量來自於境外的政治「捐輸」。

  其二,為元旦遊行製造議題。每年一月一日反對派都會舉行大規模遊行,雖然每年的人數都不同,有時更只是數千人參加,但這是反對派陣營一年中四個主要集會遊行的其中一場,能否成功、會有什麼樣的影響,都對2017年整年的反對派形勢會有重要的影響作用。但今年元旦遊行欠缺主題,以往的ABC主題已完全失效,而目前特首選舉的形勢亦極不清晰,反對派要打特首牌也是不易。因此,只有從人大釋法以及相關官司入手,才有足夠的吸引力。

  陳健民等人已明言,會在元旦當日進行籌款,亦會向專業人士及商界、政界伸手。此做法實際上是將元旦遊行的主題重新改造,變成一次將矛頭對準人大釋法、對準特區法院審理相關案件的集體政治行動。至於由此去吸引外國傳媒的「同情關注」,吸引外國資金的「慷慨注資」則是後話了。不論最終元旦遊行人數有多少,但反對派已經成功去塑造一個新的政治道德制高點,挾「公義」之名,去重新召集政治新血,為未來一年的政治對抗運動籌措新的政治能量。

  其三,成立一個新的平台,為明年特首選舉的對抗作好準備。未來一段時間香港最大的政治事件就是行政長官選舉,這場選舉反對派雖然不大可能直接派人參選,但是由於現任特首梁振英的「棄選」而出現不清晰的選情,對於手握三百多票的反對派而言,有了一個「操盤空間」,用所謂的「關鍵少數」去影響整場選舉。但要達到統一牽引全體三百多個反對派選委的目的,將非常困難,因此需要一個新的組織與平台去作出鋪墊。

  實際上,「佔中」的另一名發動者戴耀廷已經在準備一個所謂「民間選特首」的「公投」計劃,但戴氏的公信力已經嚴重下滑,不足以形成「號令」的作用。而集結反對派主要力量的「守護公義基金」,則有足夠的口號、名義、組織去運作,日後可以通過各種公開活動,甚至是利用正在進行的審判去達到影響所有選委的目的。

  「佔中」失敗至今剛逾兩周年,當年發動「佔中」的三人:陳健民、朱耀明、戴耀廷,如今又「巧合」地一齊出動,背後如果沒有相同的政治力量在推動,大概沒有人會相信。但是,當「佔中」的罪魁禍首又在「起動」,已意味着香港又將迎來「不太平」的未來。尤其是在特首選舉一役上,極可能出現嚴重的政治性事件,不可不防。更何況,「官司基金」是對香港司法獨立的嚴重危脅,如果任其得逞,後果不堪設想。

  昨日聖公會大主教鄺保羅發表聖誕文告時指出,過去一年發生許多事,包括香港出現了「港獨」及宣誓風波。他認為這些事件都存在「鼓吹分裂和排外」的共同點,指表面上這些事件雖然是政治分歧,但深層次分析的話則是「社會價值觀的分裂、人倫關係的扭曲」以及「人的自我中心、驕橫和叛逆」。這是對香港反對派一針見血的觀察,值得香港社會警惕,也值得反對派認真反省。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