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老豆六十年心血 蝕本都繼續做」

時間:2016-12-17 03:15:19來源:大公網

  圖:歐陽偉乾看着兒子歐陽秉志工作

  香港舖租屢創天價,而經營紙紮舖的利潤微,老字號店舖都相繼關門,記者走訪一家位於深水埗的紙紮老店「寶華紮作」,第二代傳人歐陽秉志師傅為了延續家業,每日兩餐只吃餅乾、麵包果腹,生活慳儉,為的是把這家老店苦撐下去,「這是老豆近六十年的心血,做仔嘅一定要堅持傳承落去」。

  秉志師傅的父親歐陽偉乾,今年八十歲,1949年來港,五十年代末於深水埗開紙紮店,六十年代的時候,除了本地生意,還有出口紙紮品至美國三藩市,收入頗豐,「全盛時期營業額,足夠在深水埗買兩間唐樓」。惟好景不常,到了八十年代中國市場開放,價錢便宜的國產紙紮品流入國際市場,本地紙紮業受到打擊,出口生意大減。秉志師傅入行時正值紙紮行業開始不景氣,父親的店舖生意已一落千丈,但秉志師傅堅持說「即使虧本,都會堅持繼續做」。

  生活慳儉 苦撐祖業

  別人看秉志固執守着老舖是愚孝,但孝子仍樂此不疲。秉志師傅的孝心源於被父親感動。秉志師傅說父親早年經營「寶華紮作」賺到錢,本可生活無憂,但爺爺患了大病,父親就將所有積蓄給爺爺醫病。現在歐陽秉志兩袖清風守着老店,他為了省減開支,早餐只吃麵包喝清水,「午餐太貴,改為吃餅乾」,平時甚少娛樂支出,只希望把生活開支降到最低,盡力保住父親的心血。

  不過,秉志師傅一說到「寶華紮作」,就禁不住興高采烈。秉志娓娓道來最難忘的「成就」,是中秋節的手紮傳統花燈,「第一次自己親手紮的是有兩個街磚那麼大的綠色楊桃燈籠,當時賣了兩至三個,覺得非常有成就感」,現在大家都玩電子塑膠燈籠的年代,秉志師傅則認為傳統燈籠最好,「紙紮比較生動,無咁死板,始終都是紙紮好」。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