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廚餘回收供求落差礙發展

時間:2016-12-02 03:15:25來源:大公網

  圖:葉興國稱,要令居民養成分類回收習慣並不容易

  本報先後探討了廚餘科研的發展,還走訪了一些廚餘再生行業,而廚餘發展,回收是重要的一環。今期本報會和讀者探討一個怪現象:食肆喊苦求人收,回收商卻埋怨回收量不足。本報探究問題癥結,發現現時本港垃圾可免費運至堆填區,但送去回收卻需收費。食肆希望有人能免費回收廚餘,回收商則希望最少能取回成本。在雙方期望有明顯落差下,致使本港回收率再難進一步提升。解開癥結現在出現曙光,環保署透露正在籌備開設「首席環境保護主任」一職,以專責處理廚餘事務。\大公報記者 梁康然

  現時本港有逾兩萬間大小食肆或食物工場,每日產生的廚餘超過1000噸,當中約809公噸棄置於堆填區未被回收。有食肆透露,過去三數年都希望響應政府環保政策,但聯絡過多家回收商,都以數量少而拒收。另一方面回收商就踢爆,過去曾四出聯絡酒家、自助餐店,邀請他們進行廚餘回收,對方不是拒絕就是不了了之。

  食肆盼免費 回收商需成本

  環保廢料再造業總會會長劉耀成認同本港廚餘回收面對不少困難,其一是沒法取回經營成本。他稱,現時願意付款回收廚餘的公司或機構,參與目的大都是出於提升公眾形象。至於每日穩定產生定量餘量的酒樓、自助餐店等食肆,他們本來最受回收商歡迎,但這些食肆都傾向不會就廚餘回收付款。

  劉耀成說,行內回收廚餘費用不一,大約為每月收取幾百元左右。如把廚餘當成垃圾處理,卻基本上是免費。其實業界經常收到相關查詢,卻在得知回收廚餘非免費後就打退堂鼓。他解釋,得來的廚餘事實上僅四成可用,回收商近乎無利可圖,收回只是運輸成本。

  對於被指業界有拒收廚餘情況出現,劉耀成直言,偶爾有個別小食肆希望廚餘被回收,但他們位置分散,廚餘量少,另一個情況則相反,對方要求回收的廚餘量與回收點太多,單一回收商不可能獨力處理,也只好拒絕。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就指,飲食業煩惱如何處理每日產生的大量廚餘,期望透過回收處理。但回收廚餘又涉及大量非金錢性的成本,例如要安排人手去分類廚餘,又要闢出空間暫存廚餘等。現時本港大部分酒樓都難以再騰出資源去作相關安排。

  身兼回收廢油公司董事的香港餐務管理協會主席楊位醒指,他曾收到食肆反映,天氣炎熱時發臭的廚餘既不能存放店內,暫置於街外亦會被投訴,客觀環境大大削減業界支持廚餘回收的意欲。

  環保署增專職統籌促發展

  劉耀成與黃家和都認為,當再無「免費午餐」垃圾費變成必要開支後,食肆就會較易接納付款回收廚餘,有望提升回收率。

  上月底,環保署副署長郭黃穎琦時透露,署方決定在明年進行「收集及運送廚餘」顧問研究,探討在港設立專用回收設施網絡,同時會開設首席環境保護主任一位,任期為兩年,專職統籌促發展,並負責推行減少堆填區廚餘數量。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