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接收

時間:2016-12-01 03:15:34來源:大公網

  多年前筆者左耳受傷曾動手術,康復後做了聽力測試,醫生說左耳接收能力雖比右耳稍遜,但兩耳共用時基本上不受影響。

  不知道是否心理作用抑或是實際如此,曾經受創的地方,感覺上左耳的靈敏度比手術前總是差一點點。日常生活中,不知多少次手機在背包內響起時,身邊的家人朋友提醒才知道。也試過人人都聽到聲音,獨筆者聽不到的尷尬場面。

  現代人如能凡事從多角度思考,問題會較容易解決。若要怪病耳不精靈,倒不如怪自己無心裝載。英語「hearing but not listening 」最能反映「聽見但聽不到」的情況,這裏的意思是只聞聲音響但沒接收到當中的內容。如果沒用心聆聽,再健全的耳朵也聽不到聲音,相對地,如果用心聆聽,即使病耳也可接收到聲音的意思。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失聰的人靠唇讀也能接收到別人說話的內容。

  接收聲音的含意其實不單靠聆聽,也同時需要心丶腦丶眼和四肢這個複雜的感官系統去解讀。在討論或辯論的場合中,可以看見這個系統如何發揮它的功能。近年看立法會開會,激進議員的作風愈來愈不靠譜,嚴肅的民生議題由討論丶爭辯以至動粗製造混亂的場面時有發生,令不少市民包括筆者感到憤怒和失望。天大事情難道不可用理性的方法去討論?不同意見不可透過同理心的方式去找出平衡點?南轅北轍的觀點不可以愛國愛民族的底線作出包容?

  那些本身是炎黃子孫卻崇洋媚外的人長期擾亂視聽,引外國勢力干預,製造自己人打自己人、社會矛盾分化的亂局;老中青少幼輩興起謾罵攻擊式的潮流,如此種種愚蠢行為不斷為香港製造國際笑柄,令原來是福地的香港發展優勢每況愈下。早已致力去搞反對的人,一定接收不到跟他們意見不一樣的聲音,再討論下去也是枉然,浪費時間金錢外,也令社會道德和文化素質下降;最可悲的是以惡意批判、爭拗打擊為榮已成為社會風氣,下一代習得不尊重丶沒禮貌丶得勢不饒人丶自創歪理打擊真理的壞品格,影響深遠! 集仁琛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