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財經論壇由《大公報》、大公網及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共同主辦,昨日於尖沙咀洲際酒店舉行,數百名各界精英共襄盛會。大公報記者攝
大公網11月25日訊(記者朱晉科)由《大公報》、大公網及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共同主辦的「2016央視財經論壇.香港」昨日盛大舉行。此次論壇以「全球金融變革的中國力量」為主題,邀得多名金融界專家探討經濟發展新形勢。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論壇上表示,環球經濟充滿不確定性,香港作為連接內地和國際的金融市場,其自由市場和成熟的監管制度,提供了「試驗田」和「防火牆」兩項重要的功能,可為國家提供一個可以控制風險的測試平台,逐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他又深信香港能保持自由開放的獨特優勢,協助國家推動改革,為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論壇昨日於尖沙咀洲際酒店舉行,吸引數百名各界精英共襄盛會。財政司司長曾俊華、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姜在忠、央視財經頻道總監助理陳紅兵先後致辭;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建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宏觀研究主管崔歷,中國銀行高級研究員、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瑞穗證券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教授雷鼎鳴等圍繞主題進行討論。
不明朗是環球經濟新常態
連續第四年出席該論壇的曾俊華致辭時,主要談及香港在全球金融治理和國家金融改革兩方面可以擔當的角色。他首先指出,在可見的未來,環球經濟仍受到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影響,這個情況已成為全球經濟的「新常態」,例如候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經濟政策方針仍未明朗,其經濟金融班子亦未揭曉;美國聯儲局即使在12月決定加息,以後的步伐和幅度仍然有變數。他強調,特區政府特別關注和支持有關加強國際金融體系穩定的工作。
曾俊華指出,香港一直是內地連接世界市場的重要橋樑,以及把外資「引進來」和協助內地企業「走出去」的最佳門戶。不少海外企業和投資者透過在香港的辦事處投資內地業務,內地許多企業也在香港上市集資。香港金融市場的監管和規範,有助提升這些企業的管治水平,令他們更容易跟全球接軌,進軍國際市場。
本地人民幣業務機遇巨大
曾俊華續說,香港的自由市場和成熟的監管制度,提供了「試驗田」和「防火牆」兩項重要的功能,為國家提供了一個可以控制風險的測試平台,逐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透過「滬港通」、「基金互認」,以及即將推出的「深港通」等互聯互通措施,香港為國際投資者提供獨有的雙向投資平台,協助國家推動資本市場的開放,跟國際接軌。他提到,雖然近期基於不同的理由本港人民幣存款總額有所下降,但長遠來說,香港在發展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方面的機遇,仍然是極為巨大的。
對於國家的「一帶一路」策略,曾俊華提到,他在今年度《財政預算案》中宣布在香港金管局下成立「基建融資促進辦公室」,作為分享資訊和經驗的平台,促進「一帶一路」的基建投資和融資。他強調,亞洲的新興市場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基建發展的需求非常巨大,而來自各地的資金也尋找合適的投資機會,「基建辦」的成立正好讓香港發揮獨有的橋樑角色,引導資金投向具有回報價值的項目,填補基建項目的「資金缺口」,帶動亞洲和「一帶一路」地區的整體經濟發展。
保持優勢助國家推動改革
曾俊華最後總結說,中央政府在「十三五」規劃中的《港澳專章》明確表示,支持提升香港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他感謝中央政府對香港的經濟發展一直以來的大力支持。他強調,國家和香港的關係密不可分,國家經濟的持續發展,將會為香港提供不可多得的機遇。他深信香港可以繼續保持自由開放的獨特優勢,在國家深化改革和開放資本市場的過程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協助國家推動改革,為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發展,作出重要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