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時期,反對派一片沉寂,什麼活動也搞不起來了,他們於是開始轉向戴耀廷所發動的「風雲計劃」,打算為2019年的區議會選舉作準備,建立一個新的大台,統籌協調反對派各路人馬,除了原有的反對派區議員外,還要增加一百五十名披上了專業人士外衣的所謂「政治素人」,形成三百多人組成的「泛民」競選團隊,試圖奪取區議會全數452個議席的三分之二議席。他們認為,只要參選的人數較多,就有機會推高投票率和勝選機會,那就能把選舉委員會的區議會117個選委議席也拿到手,反對派就有機會操控2022年的特首選舉。
「港獨」分子偽裝「政治素人」
這種說法,水分很大,不自量力,有點打腫面孔充胖子,反對派目的是推行轉移視線的策略,掩蓋他們現在已經缺乏動員力量,什麼活動也搞不成的尷尬局面。
反對派所謂的「政治素人」,其實就是翻炒2016年立法會換屆選舉「雷動計劃」的舊招數,把一些與「台獨」勢力勾結很深的「港獨」分子,例如朱凱迪、劉小麗、梁游等人進行塗脂抹粉,化裝成沒有政黨背景的「獨立人士」欺騙選民,進入立法會之後就大搞「港獨」和「本土自決」。
這些參選區議會的所謂「政治素人」,早已經在戴耀廷的口袋裏,他們是經過五期所謂的訓練班培訓出來的最激進反對派,其參選目的就是要傳統「泛民」中的公民黨和民主黨讓路,令自己脫穎而出。傳統「泛民」已經聞到了激進派殺向他們的傳統陣地的硝煙氣息,連忙發出動員令,他們認為,3月11日立法會補選之所以失利,原因在於他們沒有舉起追擊梁振英和林鄭的旗幟,所以無法凝聚2016年選舉時候的票源,令選票流失。
正因為如此,民主黨立即發動所謂眾籌,派人到英國追查UGL的案件,舉起了狙擊梁振英的旗幟。結果,眾籌受到了《蘋果日報》的批評,質問「民主黨,追查UGL的案件有何用?」「現在先至去鬥689對於割地兩檢、繼續DQ、借反『港獨』打壓言論自由、23條立法、國歌法、重啟政改,一連串公眾關心的政治議題,究竟有乜幫助?」
《蘋果日報》這樣一問恰好不打自招,道出了反對派最近一連串的在立法會狙擊「一地兩檢」和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反對「威權政府」、發動「支持戴耀廷」集會等行動失盡人心,兵敗如山倒的局面。民意調查顯示,這些動作搞得越多,反對派政黨的支持率就不斷插水。自從去年10月以來,反對派發動了一場又一場的所謂大遊行和集會,人數都在幾百人到二千人左右,市民不參與已是明確表示對鼓吹「港獨」、搞亂香港、製造兩極分化的動作深感厭倦,並且認為「港獨」是和「一國兩制」對立的,「一國兩制」是對香港人最有利的安排,如果支持「港獨」,必然砸毀了「一國兩制」,港人最後承擔苦果。
反對派明知道政治動員力、道德高地已經失去了,民意已經失去了。今後再搞什麼對抗活動,看來能夠吸引港人參與的機會渺茫,更加買少見少。他們唯有改變策略,要開始提出區議會的民生話題,推出一批中間性質的「政治素人」,將他們重新包裝成朱凱迪般的政壇新面孔,舊橋翻新,寄望既能夠轉移視線,更可以在一年之後的選舉進行突襲。
勾結「台獨」勢力成過街老鼠
然而,戴耀廷的「港獨」面目已經徹底暴露了,欺騙性也喪失了。他再不是什麼「沒有政治背景的學者」,而是與「台灣反共救國青年團」勾結在一起的「港獨」人物,是美國和「台獨」勢力的代理人。戴耀廷組織和指揮的非法「佔中」,不單是一場失敗的顏色革命,更是觸犯香港法例的違法活動,而背後以億元計的活動經費,來自黎智英代表的美國勢力。
在美國大打「台灣牌」,支持「台獨」和「港獨」勢力合流的時刻,戴耀廷發表了顛覆中國政權後,香港可考慮「獨立建國」,或者與其他族群結成聯邦或邦聯的計劃,這完全是煽動分裂國家的行為,完全超出言論自由的範圍,是中國憲法和基本法所不允許,更明目張膽地挑戰了習近平主席所提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中央管治權力和基本法權威,不允許利用香港作為顛覆國家政權的政治基地的三條底線。
正因為如此,中央最近對於蔡英文當局勾結美國勢力,「台獨」分子賴清德的挑釁行為,採取了堅決的打擊措施,並且進行了台海實彈射擊,使得台灣民進黨的支持率跌到了低谷。
香港各界同胞也配合了中央的行動,全力聲討戴耀廷的煽動「港獨」「台獨」合流的圖謀,使得「港獨」分子空前孤立,如過街老鼠。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反對派大力支持「台獨」言論,也出現了捆綁的效應,動員力量陷入了冰封狀態,反對派士氣低沉,什麼動作也搞不起來。他們自稱已經到了冬天,唯有冬眠。他們唯有畫餅充飢,把一年後的區議會選舉,當成一個渺茫的夢想,讓反對派不至於樹倒猢猻散。
大氣候對反對派非常不利,台灣民進黨陷入低潮,與民進黨拉拉扯扯的香港的反對派也陷入低潮。 資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