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政治中立」與國情教育並不矛盾/王曦煜

時間:2018-04-24 03:15:47來源:大公網

  國家憲法高端論壇暨紀念香港基本法頒布28周年研討會日前舉行,主辦單位邀請原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喬曉陽出席座談會,向在場約二百名特區政府主要官員、高級公務員、行會成員,重點闡述國家憲法、香港基本法與「一國兩制」的關係。

  政治中立與國民認同共存

  有輿論聲音隨即拋出「特區公務員團隊被洗腦」、「公務員政治中立原則無處安放」等似是而非的聳人論調,意圖將針對公務員的國情教育和憲法普及行為妖魔化,甚至將之與公務員政治中立原則相對立,刻意渲染「非此即彼」的二元「站隊理論」。

  必須指出的是,香港公務員政治中立原則,與其自身國民身份認同並非不可共存;其職責屬性,恰恰是推動其接受國情教育,了解國家憲法進程的必然內因所在,相互之間並不存在所謂的牴觸或矛盾。一小部分人居心叵測地利用公務員的效忠議題作輿論文章,不僅損害公務員團隊自身的穩健性和先進性,還無利於管治團隊與時俱進地施政,發揮服務香港、服務市民的功用,長遠來看,對未來「一國兩制」全面準確貫徹方針、「一國兩制」成功實踐也將造成隱患,最終損害的還是全社會和港人的整體利益。

  事實上,香港的公務員政治中立原則,是指公務人員在執行職務時,不因個人政治立場、傾向,而影響政策的制訂和執行,亦不對政治決定公開發表個人意見,或對個別政團作出偏袒或差別待遇。不論在任的行政長官和政治任命官員的政治主張為何,公務員都要完全忠誠地協助他們制定政策、執行決定,以及管理所屬範疇的公共服務。

  顯然,制定這一原則出發點,在於讓公務人員避開政治爭議,有助政府事務的連貫性,亦確保擁有公權力的人員公平公正地利用職權執行政策。然而,若將政治中立原則,簡單地理解為要求公務員成為一個拒絕一切政治議題或公開行動的「機械人」,則顯然是誤解了政治中立原則的內涵,亦與時勢現實脫節。

  首先,就個人而言,公務員雖兼具特區政府政策執行者、公共服務提供者、政府僱員、普通市民等多重身份,但其首先是一名具有獨立認知能力的個體,相信對於如何把握中立原則有清醒的把控,不會被輕易地「洗腦」。況且,筆者也不認為,諸如國民身份認同和家國情懷這樣的自然情感,會對公務員的中立原則構成衝突。

  其次,從職責屬性而言,香港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不論其憲制地位和憲制責任,還是施政目標和發展路向,都對公務員團隊的國情認知水平提出了具體的要求,這既是「一國兩制」下客觀發展規律使然,也是以維護社會整體利益和市民福祉作為整體考量依歸。

  認識國家助應對複雜時局

  綜而論之,香港的公務員團隊,是要向代表中央政府的行政長官負責,他們肩負着貫徹國家政策、制定執行特區施政方針、維繫社會秩序、服務市民大眾的職責,接受國情或憲法相關普及教育,都是正當、正常、正規的必然行為,毋須被過分臆測或指摘。

  相反,某些政治勢力長期以來,刻意淡化特區政府與中央之間的憲制角色,利用傳媒向公務員團隊灌輸「為香港服務,而非為國家服務的心態」,既反映了一直以來香港社會存在對「一國兩制」認知的偏差,更從另一側面,折射出開展公務員國情教育的必要性和現實意義。

  擁有700多萬人口的香港,其公務員團隊人數接近17萬人,並一直以穩定高效、廉潔奉公、專業精細而享譽世界。這支公務員團隊,既確保着香港能夠保持自身的獨特競爭優勢,同時也維繫着「一國兩制」下的繁榮穩定和每一個香港市民的切身利益。維護公務員團隊的穩定性,提升團隊先進性,與時俱進地幫助確立公務員團隊的整體國家觀、大局觀和法治觀,激發其正面的內在源動力,相信將對香港特區政府應對複雜而多變的時局,確保「一國兩制」不變形、不走樣,為社會整體爭取更多發展紅利,更好地服務廣大市民,發揮積極影響。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