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蒙港兩地學子走進四子王旗博物館航天展館,與珍貴展品合影。
位於內蒙古正北方烏蘭察布市的四子王旗,有一處蒙語意為「平安」的阿木古郎大草原,是我國重要的航天着陸場。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11艘航天飛船返回艙成功降落於四子王旗,14位航天英雄完成太空飛行任務。8月15日,蒙港兩地學子走進四子王旗博物館航天展館,通過一個個實物模型、一張張珍貴照片,深入了解了四子王旗與中國航天事業共同成長的故事。
四子王旗博物館布展面積約8700平方米,設置文物、航天、民族團結等九個展廳。其中航天展廳設置航天運載火箭、降落場、神舟飛船、神舟返回艙、降落傘等實景模型,展示我國載人航天、空間對接及神舟系列飛船從這裏落地返回的全過程。
走進航天展館,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座椅和一件降落傘。「這就是航天員楊利偉在太空出征時所坐的座椅和返回艙着陸時主傘的備用傘。」據工作人員介紹,神舟五號的航天座椅較簡陋,相當於航天員要半蹲承受着陸衝擊。而如今使用的護航椅進行了技術迭代,調整角度更省力,包裹性也更強,可以更全面地為航天員保駕護航。
據悉,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每一次航天器回收,四子王旗都要組織居民和牲畜進行疏散,付出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後勤保障。有香港學子表示,參觀完航天展館才知道,原來每次航天壯舉的背後有這麼多人的默默付出。「偉大的航天歷史留在了博物館,但相信航天的種子已在每位同學的心中扎根發芽。期望未來我們都能有機會為國家航天事業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