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香港資產管理 董事總經理 葉允平
去年購入股票基金的投資者,絕大多數都收穫頗豐。然而今年以來,金融市場均大幅波動。在基金選擇方面,也是頗費腦筋。就估值而言,目前恒指平均市盈率為12.71倍,恒生國企指數為9.55倍(4月18日收市後數據),應該說和其他主要市場相比,估值不算貴。筆者覺得現階段港股仍有投資價值,只是市場對中美貿易戰憂慮加大、美國進入加息周期又給市場增添了不確定性因素,加上地緣政治風險的升溫,使股市不確定性加大,2018年注定是不平靜的一年。投資者如果不想承受過山車般的起起落落,可以有何選擇呢?
回顧過去幾年的亞太地區市場,2011年黃金跑贏大市、2012年高息股票表現最佳、2013年美元高息債最好、2014年美元高評級債奪魁、2015和2016年是美元高息債的天下、2017年股票尤其是科技和互聯網股票大獲全勝,可見表現最佳的資產類別幾乎年年不同。別說一般的投資者,就算專業投資者也難以一直看準。
如果投資者不想坐驚險的過山車,但同時又希望分享到合理的收益,多資產配置基金或股債均衡基金可能是一個選擇。多資產配置基金,顧名思義,是基金資產可投資各種大類資產,如股票、債券、貨幣市場、黃金及其他貴金屬、大宗商品、乃至外匯、私募股權、對沖基金等;而股債均衡基金,則相對簡單,主要以股票和債券為主,也可以投資一些短期的票據或者貨幣市場產品。多資產配置基金或者股債均衡基金可以給投資者帶來以下兩個好處:
首先,資產投資高度分散,有效降低資產回報的波幅。由於各類資產之間的回報在不同環境下不同,而且相關係數不一樣,多資產配置基金一般能夠降低波幅。例如,當國際地緣政治出現緊張的時候,股票往往會下跌,但是在避險的情緒下,黃金和大宗商品(如石油)則通常會上漲。基金組合中同時擁有這些資產,則短期波動可有效對沖。
目前大型基金公司的多資產配置基金,一般會將投資組合內各種資產類別的相關係數以及預期收益輸入量化模型,並計算出最優化的投資組合。
其次,資產類別動態配置有可能帶來更高收益。資金在資產類別之間的分配不是一成不變的,而且根據市場情況而變化,從而在資產分配層面創造更高的收益。
當然,運用量化模型或者智能化投資辦法,基金經理和量化交易人員的判斷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舉個例子,各類資產類別之間的相關性在不同的時間可能會變化,尤其是在危機時期,相關係數可能出現變化乃至失靈,需要基金經理和量化交易人員對模型的輸入參數小心驗證。
另外,投資者還要小心,有些多資產配置基金運用過多的衍生工具或者槓桿,會使投資組合的風險上升而不是降低。除非投資者本身對衍生工具有很好的理解,否則筆者不建議投資者買入運用過多衍生工具或者槓桿的多資產配置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