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陳旻報道:自2017年起,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全力追蹤、全程推進37分鐘版馬吉影像從紐約回歸南京。2019年12月13日,紐約馬吉影像37分鐘版「一吋盤」入藏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獨家披露追尋過程 展歷史擔當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記者撰寫的歷史紀實著作《從南京到紐約 追尋馬吉影像 揭秘〈拉貝日記〉尋獲與公開內幕》,獨家詳細介紹了馬吉影像從發現、核實,到追尋、回歸、溯源等的全過程,展現了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的文章報國與歷史擔當。「這本歷史紀實專著填補了南京大屠殺歷史研究的重要空白。」內地知名歷史學者、江蘇省行政學院教授楊夏鳴(圓圖)表示,正是這本專著促使他花費長達三個月的時間,在史學界首次對比、分析與研究了全部現存馬吉影像,並撰寫出接近2.5萬字的翔實學術論文。
楊夏鳴向大公報記者披露,現存馬吉影像從字幕編輯可分為「田伯烈版本」和「費奇版本」;從館藏地可分為「美國國家檔案館版本」和「國會圖書館版本」;從馬吉後人捐贈來源可分為「37分鐘版本」、「17分鐘版本」和「耶魯版本」。除了重複的畫面外,這些拍攝於1938年1-4月的有關日軍在南京的暴行,包括難民營日常生活畫面時長共40分20秒。其中有些畫面一目了然,慘不忍睹;另一些則平淡無奇,但背後的故事同樣駭人聽聞,慘無人道。
馬吉在影像解說詞中記錄了64個受害慘案。1938年3月下旬該影片開始在美國傳播,但高潮是5月《生活》雜誌刊登了馬吉影像中的10幅靜態畫面,數以千萬計的美國人首次目睹了日軍在南京的暴行。同年,該影片也在英國、日本、德國等地小範圍放映。1942年、1944年更多的人在紀錄片《時代在前進》和《我們為什麼戰鬥:中國之戰》中看到了馬吉影像的畫面。1991年馬吉影像在加登英成與邵子平的爭相尋找中「重見天日」,以此為素材,10月6日日本關西的每日放送電視台首次播放加登英成拍攝、製作的《馬吉影像見證的南京大屠殺》。之後,美國聯合會製作了《馬吉的證言》、《奉天皇之命》紀錄片。這些紀錄片產生了廣泛影響,特別是在日本。
作為《南京大屠殺檔案》的重要內容,2015年馬吉影像及攝像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在很多方面馬吉影像作用無可替代,意義重大。楊夏鳴真誠表示,「大文集團協助尋獲珍貴史料對國家、對民族的重要貢獻,必定會被歷史所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