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方俊明廣州報道:「近幾年來廣東玩具產業轉型升級取得重大進展。」廣東省玩具協會會長李卓明透露,廣東玩具產品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所佔的份額,已從改革開放初期的90%以上,下降到目前的42.52%。而港資玩具企業在內地影響力逐步減弱,因為較多仍習慣於加工貿易,在品牌、創新技術、性價比等方面已被內地企業超越。
李卓明指出,內地玩具高端市場被進口產品牢牢把持的情況在近年開始改變,部分國產品牌已能與進口產品分庭抗禮。「雖然一些傳統類別產品如玩偶仍被芭比娃娃、積木被樂高產品佔領,但份額已經在縮小,同類國產品牌的佔比在不斷擴大,尤其許多創新產品像科技類玩具的機器人、遙控飛機和車模等,明顯沒有國外品牌能夠與中國產品競爭。」
港資玩具企業在改革開放初期帶着產品和技術進入內地,對內地玩具產業發展起到很大促進作用。
但李卓明直言,近年來多數玩具港企仍習慣於加工貿易,不大考慮塑造自主品牌,加上不少港商已進入60歲乃至70多歲的年齡段,而他們的「廠二代」較多不肯接班,珠三角不少港企的高管人員近年紛紛流失,以致與內地很多加強轉型升級的民營企業的差距越來越大。
在東莞開兒童玩具工廠的港商伍先生坦言,近幾年部分港企亦在設計、包裝等方面加強提升,但仍以海外訂單貼牌加工為主,「因為自建品牌不易,要花費很大成本」。
廣東樂博士教育裝備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吳少君表示,現在內地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內地企業為求生存,比習慣出口訂單的港企更加速創新,在研發、科技、管道等方面不斷進步,各類品牌遍地開花,很多企業都開始設立體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