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頭,說說興旺事。
月前,得到中華文化促進中心的邀請,有機會跟隨教育界團,往尚未正式通車的港珠澳大橋參觀。這是我的幸運,它給了我深刻的心靈震撼!多次的情緒振奮!
橋,代表貫通,提供了交流、溝通、互通的渠道,提供了建立互助互惠、共同發展的平台,山中建橋,橫跨了山壑;河上建橋,連接了兩岸;海上建橋,連貫了各地、各區,甚至各國。從來,我對於古今中外的橋及橋文化,都興趣濃厚。
車行駛在橋上,只見浩瀚煙海,我只想到:這怎麼可能!這海流,浩浩蕩蕩,奔流不息;這海浪,隨風吹捲,氣勢磅礴;這暗流,翻滾不休,永無止勢,怎可能在這水湍浪翻的海上、海中,建一條總長達29.6公里,有六道行車線的海上長橋,連貫香港珠海澳門三地?中間還要建兩個長652米的人工島?更要鋪設一條5664米,分33節的海底隧道?其中甚至還要弄條深埋在海底47米,長達6.76公里的沉管隧道!就在那麼惡劣的施工環境中,還要顧及海上交錯的航線、往來頻繁的大小船隻!更有珠江口那些可愛的不可遷不能傷的白海豚!這分明是與大自然和現存環境較勁!
我不是工程師,但能夠想像興建這條大橋的設計費、測量費、材料費、建築費等等軟件硬件費用是天文數字。中國才剛從貧窮落後中走過來,從未建過這麼長的、海上的、超中外的、超世界級的大橋耶!外國人會幫忙嗎?會開天索價嗎?中國自己有足夠的人才嗎?
帶着滿腦子疑問,我踏上了港珠澳大橋,尋找驚世的中國故事。結果證明,我的這些疑問都是多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