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日作政府工作報告,全世界都給予高度關注。種種數據顯示,我國發展正在邁上一個新的台階,不僅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對整個世界的發展貢獻也在不斷增加。國家發展欣欣向榮,香港市民除了為國家取得成就而感到欣慰和振奮外,也完全可以看到香港的巨大機遇。國家越來越繁榮,香港擁有「近水樓台」的優勢,焉能得不到發展機會?只要社會各界都聚焦於發展這第一要務上,摒棄不必要的政治爭拗,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必定可以開創香港繁榮穩定的新局面。
國人自豪 世界矚目
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過去四十年的歷史說明,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而過去五年,尤其是十八大以來,國家發展進入了更高質量的階段。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回顧到,五年來,經濟實力躍上新台階。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增加到82.7萬億元,年均增長7.1%,佔世界經濟比重從11.4%提高到15%左右,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五年來,人民生活持續改善。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貧困人口減少6800多萬,易地扶貧搬遷830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下降到3.1%。居民收入年均增長7.4%、超過經濟增速,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6.7歲……
這些數據的背後,是全方位、開創性成就,也是發生的深層次、根本性變革,再次令世界矚目,令全國各族人民倍感振奮和自豪。而展望新一年,良好發展勢頭得到延續。工作報告表明,GDP增長6.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進出口穩中向好,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宏觀槓桿率保持基本穩定,各類風險有序有效防控,等等。
總體而言,國家經濟發展將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同時發展質量也將有更大的提高。這對香港仍然是重大的利好消息。只有國家的繁榮,也才會有香港的發展。而回歸二十年來,國家一直在為香港的發展創造機會,事實說明,香港經濟向上增長之時,即是社會聚焦發展的時期;而社會內部爭鬥,也往往是發展陷入低谷之際。這些發展道理,香港市民並非不熟悉。嚴格而言,這些年來若非國家的大力支持,提供那麼多機會,香港絕無今日之經濟成就。
而在今年的總理工作報告中,也多次提及香港,例如在回顧過去工作時指出:「過去五年,港澳台工作取得新進展。『一國兩制』實踐不斷豐富和發展,憲法和基本法權威在港澳進一步彰顯,內地與港澳交流合作深入推進,港珠澳大橋全線貫通,香港、澳門保持繁榮穩定。」而在展望未來工作時,報告提出:「我們要繼續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全力支持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和行政長官依法施政,大力發展經濟、持續改善民生,有序推進民主、促進社會和諧。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深化內地與港澳地區交流合作。我們堅信,香港、澳門一定能與祖國內地同發展、共繁榮。」
當中明確提出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深化與港澳地區交流合作」,說明了中央支持的方向。前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趙樂際會見港澳全國政協委員時作的重要講話,同樣包含這些內容。中央領導人不斷作出這些表述,除了強調香港發展的方向外,實際上也是在說明香港社會需要聚焦發展這一要務。
聚焦發展 把握方向
特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日前發布新一年度的預算案,公布去年經濟增長達到百分之3.8,為過去十年來的新高。這一數字可謂來之不易,值得好好珍惜。實際上,我們要看到發展成就的同時,也要看到香港依然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尤其是經濟社會長期積累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與內地交流合作也遇到一些新情況新問題。趙樂際書記日前對此一針見血地指出:「解決前進中問題的有效途徑,就是香港、澳門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圍繞國家所需、港澳所長,深化與內地的互利合作,更好發揮港澳地區的有利發展條件和獨特競爭優勢,不斷拓寬港澳與內地共同發展空間。」
國家領導人一再闡明對香港的支持,再沒有任何理由不聚焦發展。去年國家主席習近平視察香港時曾明確指出:「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有着許多有利發展條件和獨特競爭優勢。特別是這些年國家的持續快速發展為香港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不竭動力、廣闊空間。香港俗語講,『蘇州過後無艇搭』,大家一定要珍惜機遇、抓住機遇,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搞建設、謀發展上來。」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絕無退步的可能。關鍵在於,在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是否能做到準確到位,在原則問題上能否堅持不動搖。看了總理工作報告,香港市民應當可以對香港的發展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