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公私營醫療服務融合 大灣區居民人文互通

時間:2018-02-28 03:15:49來源:大公網

  圖: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區內多個大型交通基建相繼落成,城市與城市之間的人文和商業交流將會變得更頻繁。圖為建設中的虎門二橋 新華社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正在高速向前,區內多個大型交通基建相繼落成,城市與城市之間的人文和商業交流將會變得更頻繁。大灣區區內城市的居民,移居到區內其他城市,或是跑到另一城市工作的情況,是未來必然出現的現象。雖然大灣區內城市的生活習慣、風俗、語言等也是接近的,但要移居去另一處,定必會遇到困難,尤其是在制度上社會福利、教育、醫療等的公共服務,在粵港澳三地並不互通,形成了人文互通的障礙。

  廣東省政協委員、香港廣東青年總會民生政策研究委員會副主任 林至穎

  早在大灣區發展概念推出以前,已有不少退休香港人選擇移居到廣東省內的老人院舍。在廣東省,退休港人需要付出的院舍費用,比香港更便宜,獲得的空間、設施、服務等,都遠比香港好。不過,當他們需要使用香港的醫療服務時,卻是十分不便。單是長期醫患的定期覆診,就需要舟車勞頓在交通上的時間和金錢。

  三地公營醫療互通

  三地政府若能推動的公共醫療服務福利的合作,將可以打破人文互通的一大屏障。港澳市民若能於廣東省享用當地的基本醫療服務,長期病患的定期覆診,突發的醫療服務,都是居粵的港澳市民需要的;反之,大灣區內其他城市居民也會到港澳旅遊、公幹等,也會有突發的醫療需要。政府之間大可以考慮以「對數」形式,向服務提供的城市,為市民補回福利的差價。當然,這個構思也需要病歷互通的方法,大可考慮把香港醫健通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改進,配合流動互聯網和資訊科技,讓病歷真正跟着病人走。

  或許,我們會對香港的醫療服務、制度、管理等會較有信心,而事實上不少大灣區居民也嚮往香港的優質醫療服務。我們大可以藉此把香港的優質醫療「出口」到大灣區,參考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的模式,在大灣區的城市內建設合辦醫院,以港澳模式管理,更可以結合中醫的治療方法,為所有人提供最合適的醫療服務。

  私營醫療提供優質服務

  除了公營醫療服務,私營醫療發展也值得關注和發展的。上月,希瑪眼科在香港交易所主機板上市,一時成為了市場的焦點。據上市文件和傳播的報道,希瑪眼科的業務並不單是香港的醫療服務,而是包含了在深圳的眼科醫院、位於北京剛開業的私營眼科醫院,更計劃於今明兩年,在內地開設和收購眼科醫院和診所。希瑪眼科彷彿在示範如何把醫療服務產業化,「出口」到周邊地區,為更多人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

  大灣區區內的人口眾多,對私營醫療服務的需求亦將會隨人均收入上升需增加。若我們有合適的政策配合,不論是香港、澳門、內地,還是海外的私營醫療服務企業,都會樂於在大灣區城市開設醫院和診所。

  若論區內的私人醫療,其中一個會令人想起的是愛康健齒科集團,原因之一當然是多年以來的廣告宣傳力量。此集團在深圳和廣州也擁有牙科診所,除了針對當地人提供服務外,還透過宣傳吸引不少港人顧客。這是一個很好的跨城市醫療服務的例子,同時亦包含了一些「醫療旅遊」的元素。

  產業化發展醫療旅遊

  把私營醫療服務作為一種產業來看,服務的對象不一定是當地居民,也可以是追求優質或追求價廉的外地客人。恰巧,粵港澳大灣區有着發展「醫療旅遊」的有利條件。首先,香港有與西方國家接軌的醫療系統,我們只需要把香港的優質醫療,放在成本較低的大灣區城市,便是一個很大的優勢,吸引世界各地的「病人」。再者,中醫草藥近年受到世界各地人士的關注,跌打治療更是區內的瑰寶,以中醫療法結合港式的管理系統,也會是另一個大灣區「醫療旅遊」的賣點。惠州、江門、肇慶等地擁有天然的美景,交通便利的森林公園和優美的海岸線,都是發展「醫療旅遊」的助力。

  在大灣區發展醫療旅遊,「顧客」可以來自區內其他城市、內地其他省市,以至海外客戶。政府的政策上,若能對中西醫聯合會診、新生物科技療法、新手術設備的運用等,持更開放的態度。將可以吸引更多「顧客」來到大灣區求醫,亦能吸引更多高端醫療科技、生物醫學專家,到大灣區發展和開設研究所。

  香港擔當集資融資中心

  上文中提及的兩個醫療集團,也是這數月間在香港交易所新上市的公司。事實上有為數不少的醫療相關企業,在香港掛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可以作為國內外醫療機構的集資融資平台。早年香港政府也曾經着力吸引外地的醫療機構在香港建設醫院,若有合適的政策配合,香港大可以成為外地機構進入大灣區和內地市場的試點。能吸引更多資金、人才、商機到來,當然是好事,能為香港以至大灣區的居民,提供更多醫療設備和選擇,也是便民的措施。

  要讓居民在大灣區區內不同城市也能安居,公共事業的配合是十分重要的環節。部分公共事業若能恰當發展,更能化成收入的來源。礙於篇幅所限,是次集中以醫療來討論,日後將再討論大灣區城市如何結合公共事業,發揮協同效應。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